本报天津5月22日讯(通讯员崔 慧 崔晓宇)在建筑施工领域,随着充电式工器具的普及,电池充电环节的安全隐患日益成为施工现场管理的“心腹大患”。部分充电设备老化破损导致的漏电风险,以及施工人员私拉乱接电线引发的火灾隐患,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威胁着一线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近日,中国铁建电气化局三公司天津地铁1号线项目部以“小举措”撬动“大安全”,在公司安全监督部指导下试点推行一项务实举措——为施工驻地配置方格式防爆专用充电柜,以标准化管理破解充电安全难题,探索出一条从“被动防控”到“主动治理”的安全生产新路径。
充电柜设置在项目部驻地,外形如超市中的“密码储物柜”,但内藏“乾坤”——柜内设置20个独立充电插座,可同时满足电钻、电锯等多种电动工具集中充电需求,彻底告别“飞线充电”乱象。柜子里还配备了智能自动灭火球,当监测到异常高温时,3秒内触发灭火机制,同步发出120分贝警报声,实现“火情发现-处置-警示”全流程自动化。
“以前收工后最担心电池充电问题,现在把工具往柜子里一放,既省心又安全。”一位施工人员一边演示充电操作流程一边说。
这款充电柜的投用,标志着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的深层次变革,进一步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安全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