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明明
夏日的阳光倾泻在积石山的沟壑间,驱散了去年寒冬地震留下的阴霾。一年过去,这片曾被撕裂的土地,如今正以惊人的速度生长愈合。崭新的安置房在阳光下泛着暖光,校园里书声琅琅,街道上车水马龙,而远处的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仍在回响,重建尚未完成,但希望已在这片土地上扎根。
走在太子山旅游大通道上,望着夏日的积石山巅上,白雾缭绕,好似人间仙境,待到白雾慢慢散去,癿藏山、黄草坪的轮廓逐渐清晰。枯枝败叶下,嫩草如婴孩般探头张望,杨柳垂下青丝,在风中摇曳生姿,宛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古典意境。山花竞相绽放,粉白交织如云霞,桃树含苞待放,娇羞欲滴。此时的烟雨更添柔情,浸润着每一寸土地,催开百花的芬芳。鸟雀啼鸣枝头,积石山披上淡绿的新衣,宣告着生命的顽强生长。
积石山的重建不仅是砖瓦的堆砌,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政府以“民心工程”“精品工程”为标尺,尊重群众意愿,引导村民参与监督,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历史检验”。与此同时,城南热源厂的建设、供热管网的推进、安置小区的搬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耸立、大河家特色小镇建设、临大高速推进……中国铁建的匠心建造为这片土地注入现代化活力。田野里,农人播撒的种子已探出绿脑袋,汗水与脚印化作“希望的诗行”,梯田层叠如画卷,鸡鸣犬吠与欢笑声交织,奏响最朴实的夏之乐章。
随着“四条精品研学线路”的推出,积石山的地质奇观、文明源流与民族风情吸引着更多探索者。从大禹导河传说的历史厚重,到“花儿”民歌的悠扬旋律,从石海的自然鬼斧神工,到黄草坪的牧野风光,每一处景致都在诉说这片土地的多元与包容,杏花节、非遗展演、民俗歌舞,更是让游客沉浸于“诗与远方”的交融之中。
夏日的积石山到处一片茂绿,全县上下一片其乐融融,这种景象赋予了积石山“田禾堆满仓”的“丰收”预兆。对于积石山而言,这不仅是自然轮回的吉兆,更是重建与振兴的双重机遇。灾后恢复的“三年规划两年完成”目标,与夏日的茂绿生机不谋而合,它象征着破茧成蝶的蜕变。在这片土地上,夏的意义超越了季节更迭。它是雨水浇灌后裸露的沃土,是重建工地上升腾的汗水,是游客镜头定格的微笑,更是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的延续。积石山的夏日,见证着自然与人文的共生,传统与现代的交织,苦难与希望的交锋。
夏日的积石山,不再只有伤痛的回想,更有机械轰鸣后的希望与孩童欢笑中的未来。从山花烂漫到机器轰鸣,从古老传说到现代蓝图,这里的夏日不仅是自然景色的变迁,更是一座城、一群人、一种精神的涅槃重生。当山花再次开满山野,当新居的炊烟袅袅升起,积石山将以崭新的容颜,迎接每一个充满希望的黎明。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一局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