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5年03月28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隧道上新“装” 养护更智能

王诗萌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5年03月28日   2 版)

    通讯员  王诗萌

    在隧道的深处,有这样一位默默无闻的“战士”。它不仅能够对隧道衬砌进行精准的加温、保温和加湿、保湿,还能实现养护区域内衬砌温度和湿度的智能控制,显著提高隧道衬砌混凝土的强度和表面致密性,让隧道的每一次呼吸都更加安全、稳固。它就是由铁五院自主研发的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新产业,是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政治责任,也是企业顺应行业形势转型升级,持续塑造竞争新优势和增长新动能的必然选择。根据中国铁建年度系列会议精神和战新产业推进会部署,铁五院积极融入中国铁建“1+9+N”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聚焦“巩固升级规划设计咨询主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大方向,加快开辟新基建、新装备、新材料、新服务“四新赛道”,研发了一系列智能建造工装设备,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就是其中之一。

    技术创新,为隧道安全稳固保驾护航

    以前,我国铁路隧道衬砌混凝土养护主要采用自然养护,基本不采取养护措施,个别特殊环境则采取喷淋水方式。但由于隧道施工中混凝土浇筑过程控制不力以及缺乏有效养护,导致建成隧道出现大量混凝土强度不足、衬砌开裂病害等问题,进而掉渣掉块,严重危及铁路运营安全。

    这一情况引起了铁五院研发团队的重视:如果能够研发一台养护台车,为混凝土提供适宜的硬化条件,肯定能显著提高隧道衬砌质量。

    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就这样应运而生。

    它的整体结构设计为门架形式,确保了设备的稳定性和操作的便捷性。主结构采用无骨架模块化设计理念,轻便而稳定,能够实现快速拼装。外拱的弧形设计,型材焊接结构,与主结构之上部支撑采用螺栓连接。

    如今,智能养护台车正在隧道中以每分钟10米的速度稳定运行,步伐坚定而精确。在它的呵护下,养护温度可达6摄氏度,而雾化系统则将湿度维持在90%以上,确保混凝土的每一寸“肌肤”都能得到充分的滋养。单线装备以55千瓦的功率,双线装备以60千瓦的功率,为隧道的安全和稳固保驾护航。

    绿色智能,实现经济与环保双赢效果

    铁五院研发团队一直致力于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双赢,隧道衬砌智能养护台车从研发之初就秉承绿色发展理念。

    智能养护台车外拱的前后两端,有软质气囊密封系统将养护区域紧紧拥抱,隔绝了外界的干扰,为加热区域创造了一个密封的温室。在这个独立的空间里,温度可以自由调控,蒸汽输送管路根据密封空间内的温度变化规律及流动性巧妙布置,确保每一寸混凝土都得到均匀的养护。加热系统采用定制的工业级蒸汽发生装置,温度调控范围广、节能环保。

    气囊密封系统则采用多层软质气囊密封材料,快速充放气,提供良好的密封保温效果。雾化系统由超声波雾化主机、水箱、管路组成,能够适应复杂水源情况,智能调节温湿度。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作为核心部分,实现养护区域内温度、湿度的智能控制与调节,掌握着整个养护过程的节奏。

    定制的工业级蒸汽发生装置,还能实现智能控温。通过精密的控制器,能在低温时自动补偿,到达温度设定值时自动停止,确保每一份能量都不被浪费。这些智能化的操作,不仅实现了节能环保,更为隧道养护行业树立了新的标杆。

    广泛应用,隧道衬砌养护“主力军”

    智能养护台车问世之后,以其低能耗、高效率、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成为隧道养护行业的明星产品。它通过该套施工装备及其工艺的实际应用,满足了对隧道衬砌的全封闭包裹式养护,实现二次衬砌浇筑完成后及时得到有效养护。

    截至目前,铁五院已销售180余台(套),广泛应用于京张、银西、郑万等国家重点高铁建设,目前正在高原铁路等在建项目现场应用。台车累计应用于60余条隧道建设施工,服务里程逾600公里,特别是在高寒、高海拔地区,已成为隧道衬砌养护的“主力军”,为铁路工程的质量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当前,铁五院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聚焦智能建造装备板块,研发了移动造桥机、无砟轨道一体机、隧道成套工装等一系列成套技术装备应用,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未来,铁五院将面向转化、面向主业、面向市场,着力打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最后一公里”,朝着勘察设计智能化及智慧运维、智能建造的方向大步迈进。

隧道上新“装” 养护更智能
首趟自动驾驶重载列车飞驰朔黄线
警惕“口号式转型”
水美乡村焕新颜(图)
博鳌零碳示范区正式挂牌
项目建设“加速跑” 冲刺首季“开门红”
AI“黑科技”上岗

让隐患无处遁形
“空中造楼机”助力城市更新
全国首组道岔全闪光焊接实验在沈白高铁完成
孟加拉国佩拉港口大桥提前完成桩基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