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桂天奇 王静轩
从青葱学子到北京市“三八红旗手”,从工程资料员到省级标准制定者,徐畅畅用14年光阴诠释着基建“女超人”的破界之路。正如她常说的:“在钢铁铸就的基建版图上,巾帼力量同样能浇筑最坚实的路基。”
2016年,我国西南地区首条有轨电车项目落地成都。面对“无正式图纸、无评审概算、无验收标准”的“三无”困局,刚被任命为中铁二十二局成都有轨电车蓉2号线项目副总工的徐畅畅主动请缨,接下编制有轨电车全线施工验收标准这项“拓荒”工程。白天,她辗转于质监站、档案馆等十余家单位收集数据;深夜,则在办公室的台灯下翻找全国各地各类型的规范资料。“当时她桌上的资料摞起来比人还高,三个月的时间,笔都写秃了五六支。”项目负责人回忆道。
经过100多个日夜的攻坚,徐畅畅带领团队将传统铁路、地铁、市政工程的验收标准与有轨电车特性有机融合,最终形成了8大项、52小项验收标准,不仅通过成都市质监站一次性审核,更被专家组誉为“填补了国内有轨电车工程验收标准空白”,极大地促进了行业验收的标准化进程。
面对首次建设有轨电车项目的挑战,徐畅畅又一头扎进了项目成本管理工作中,为项目成本管控制定了精细化预算方案,通过“成本倒逼”的方法为项目节省资金800余万元。
此外,她在档案管理方面的才能也获得了广泛认可,“徐工的资料柜就是项目部的‘标准答案库’。”技术员小李至今记得。2017年7月,徐畅畅受邀为中国铁建272名档案管理人员传授工作经验,并参与编写《地铁施工管理手册》,其中由她撰写的施工档案管理章节后续被人民交通出版社正式出版, “徐式管理法”成为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教科书”。
某个工作日夜晚,刚刚处理完工作的徐畅畅点开手机里女儿搭积木的视频:“妈妈你看,我的大桥比你修的轨道还长!”项目驻地到家乡保定的1600公里,丈量着工程人特有的亲情刻度。和徐畅畅一样,此刻,数以万计的铁建女职工正在“钢筋森林”中扎根生长,新时代“巾帼精神”将在基层一线持续璀璨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