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5年03月07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撑起地铁隧道的“半边天”

石玉珠 杨 然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5年03月07日   3 版)

    通讯员  石玉珠  杨  然

    组织安全技术交底,开展设备试运行、检查备料情况……在中铁十八局管片厂生产车间,她们身着橘红色工装,戴着蓝色安全帽,挎着灰色工具包,穿梭在车间的每个角落,成为春日复工序曲里最靓的一抹色彩。

    她们是天津地铁建设的第一批女工班。20年来,她们参与了天津地铁1号线、2号线等11条地铁建设,生产预制管片10万余环,完成产值近20亿元,可铺设线路近14万米,相当于15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作为团队的技术带头人,张小莉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管片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上。在“降低管片表面缺陷率”的QC活动攻关中,她带队走访6家管片同行,深入现场一线进行采样、试验对比,设置观察点800个,反复实践完善20余遍,最终将管片表面缺陷率控制在预期范围内,总结出的QC小组成果获得天津市建设系统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一类成果。此外,她们成功研制出管片自动翻转机,有效预防了管片磕碰,保障了成品管片的外观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20年来,她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在实际工作中,收获了实用新型专利9项、发明专利2项。

    “别看生产车间不大,但工人聚集作业,工序连接紧密,为了保障生产安全,大干时候也是每天两万步。”安全负责人陈跃英介绍。她每天要对模具进行抽测,在现场爬上爬下几十次,一天下来工作服早已满是灰尘,还有一股难闻的机油味。为降低管片吊运安全操作风险,她带领团队发明了“通用型管片吊具”,减少了不同环宽管片的吊具更换频率,荣获天津市“劳动安全金点子”一等奖,实现了7393天安全生产“零事故”。

    2020年,管片厂为天津地铁6号线二期工程供应管片,技术员杨艳华的丈夫回津探亲,正赶上管片外运高峰期。晚上9点,她的丈夫带着3岁的儿子来厂里看她,杨艳华忙着装车、和盾构方沟通卸车,根本顾不上抱抱孩子、给丈夫倒杯水。10点了,杨艳华终于腾出工夫休息一会儿,同为工程人的丈夫默默地握住了杨艳华的手,“媳妇儿,你辛苦了。别有啥顾虑,好好把工作干好,等忙过这一阵再说。”“嗯!”杨艳华点了点头,目送他们回家的背影,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在她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同年11月1日,管片厂创造了日供应管片202环的纪录。

    凭借智慧与实干、热情与坚韧,她们撑起了地铁隧道的“半边天”,获得天津市三八红旗集体、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地铁建设成就了她们的事业,也照亮了城市的未来。

获全国、省部级、中国铁建表彰的女职工集体和个人名单
撑起地铁隧道的“半边天”
在财务共享岗位上一路生花
物料堆里的“铁娘子”
柔肩担重担 巾帼展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