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张家港12月26日讯(通讯员盛全辉 冯慧贤)“出水芙蓉、高山流水、二龙戏珠、蜻蜓点水,你们看这些千变万化的招式中都蕴含着美好的中国诗意!”近日,空竹老师在中铁城建华东公司泗港花苑(一期)保障性安置用房项目部的职工夜校向大家详细讲解空竹的多种招式。随着“乐韵匠心——工友乐器培训班”文明实践活动的正式开课,非遗文化也走进了工地一线。
空竹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一株灿烂的花朵。“如果空竹向上倾斜,那就用右手的线向上划动,一定要保持水平!”在项目部的职工夜校,空竹教学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空竹老师为工友们展示了空竹的基本玩法和技巧,工友们看得津津有味,纷纷跃跃欲试。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小心翼翼地拿起空竹,尝试着让它在空中飞舞起来,从失败到成功,场上响起阵阵欢呼声。
同时,在项目部劳务工夜校内,作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葫芦丝也进入了课堂。葫芦丝老师耐心地向工友们介绍了葫芦丝的历史、构造和演奏技巧,随后进行一对一手把手教学,针对每位工友提出的问题,详细告知原因并教授正确技法。“我特别喜欢听葫芦丝,听说劳务工夜校有免费教学,我立马就报了名,很开心。”建筑工友马大姐拿着手里的葫芦丝爱不释手,脸上笑开了花。
据了解,项目党支部后续会陆续开展为期一年的培训教学,还将开展手鼓、笛子等培训班,让建筑工友们在工作之余也能享受到文化滋养和艺术熏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