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对做好科技创新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中国铁建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企业提供了思想和行动指引。
党有号召,我有行动。12月23日,中国铁建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动员全系统加快推动中国铁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力开创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彰显了中国铁建向科技创新领军企业目标前进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以来,中国铁建站在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直面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大势所趋、使命所在,更是发展所迫、竞争所需。公司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出建设“1+9+N”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启航行动专项工作,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太行号”换运架一体机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得到工程应用和产业化推广,企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
一系列夯基之举、长远之策,推动科技“加速跑”,企业焕新机。但对标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新要求,面对产业梯度转移、要素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等现状,有的单位还存在着对科技创新重要性认识不足、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不紧、活力激发还不够等问题,还需要提高站位、锚定目标、同向同力,加快打造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企业。
形势逼人,呼唤担当。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要靠自己。为此,要切实增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紧迫感,把抓好科技创新作为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责任,摆在企业“头号工程”的重要位置,紧跟国之所需和企业所急,加大资源投入,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主动担起国家创新链条的关键枢纽、科技强企的骨干中坚,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加速开启经济增长“第二曲线”,真正实现脱胎换骨、转型升级。
与时代同行,方能致远。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要锚定科技创新的目标方向,树牢“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理念,聚焦自主创新和联合创新,发挥“1+9+N”科技创新体系牵引作用,强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精特新企业等开放合作,深耕绿色低碳、地下空间、新材料等创新沃土,努力突破和掌握更多源头底层技术,打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路径,推进高效率成果转化,力争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方面走在前列、作表率。
高水平的创新生态是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基础保障。要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树立系统化思维,构建全面支持创新的体制机制,在组织保障、队伍建设、考核评价体系上一体推进,聚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国专利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高端奖项,加强品牌传播,弘扬创新文化,全力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竞相创新、持续创新的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
科技兴则企业兴,科技强则企业强。中国铁建科技创新大会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科技创新大旗,推动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流、传统产业焕发活力、新兴产业开足马力、市场话语权不断提升,以更加铿锵有力的步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