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诗伟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从铁道兵前辈的浴血奋战,到新时代铁建人的接续奋斗,架桥机已成为项目施工中使用到的常规“利器”。本就是机械迷的我,曾在人群中追着架桥机跑,未曾想到参加工作后竟能与架梁结缘。
曾经,我是架梁施工的参与者。
2015年,我毕业后入职中铁二十五局一公司,从事架桥机设备管理工作。初与架桥机打交道是在赣龙铁路项目,恰逢TJ165架桥机拆解转场,将读图转为实物认知,如同人体架构有骨有肉,架桥机的组成也清晰分明,这也让我对架桥机有了更深的理解。
架梁工作通常处于项目冲刺阶段,往往持续长时间三班倒的工作状态。在深山田野间,夜深人静之时,架梁现场不分昼夜向前赶。高墩之上,架桥机没有绿树成荫的乘凉处,也没有遮风挡雨的好去处,“风餐露宿 栉风沐雨”就是真实写照。
在架桥机顶部,我体验了“高处不胜寒”的惊心。数次重梁悬在半空,危急时刻,我忘记了脚下是几十米的桥墩,心里只有那份沉甸甸的责任,走过约一米宽的机臂,蜷缩在狭小的天车里,泡在脏兮兮的油污里,着急解决问题。修完后惊喜之外,更多的是后怕,如果不是这份工作,我也没爬过这么高,也许是这样的环境才造就了一批批为现代化建设砥砺前行的勇者。
在架桥机顶部,我领略了“登高望远”的震撼。往后看到的是蚂蚁搬家式的坚守,往前看到的是自然之美,或是黑夜升起的朝阳,或是火烧云壮丽景致,这是勤者独享星辰大海的荣幸。
更有幸的是,我还在自家门口修了深茂铁路。我的老同事陈平曾对我说:“你小子运气真好,我干了二十多年却从来没有为家乡修过路。”身边还有到处跑工地的老书记李文强、“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工作者”叶朋云、中国铁建劳动模范张东勇……一批实干者鼓励我为企业贡献自己的青春。
如今,我成为架梁施工的传播者。
记忆中,在深茂铁路架梁现场,来拍摄采访的宣传前辈、媒体记者络绎不绝,宣传工作之门也向我敞开,第一篇新闻稿、第一张照片、第一段视频……在兼职通讯员的路上,从源源不断的架梁稿件中我找到自豪感。直到2019年,我走上专职宣传之路。
翻阅我这些年的稿件,架梁相关稿件过半。我的感情留在那里,恰好专业品牌建设也为我的内心做了“嫁衣”。投身祖国第一轮高铁建设热潮,先后完成武广、武合、郑西、海南东环、大西、沪昆、厦深、贵广等高铁施工任务,安全架设24000余孔各类梁型,助力我国高铁里程从“0”到稳居世界第一……回忆中铁二十五局发展历程,架梁专业品牌作出重要贡献,历经十八年风雨兼程,如今她已走向制运架一体化,奔赴新的征程。
前面九年的历史别人讲,而后九载的故事我接力述说。
备受主流媒体关注的客货双线铁路广州南沙港铁路、老区特区“两地一线牵”的赣深高铁、亚洲最大火车站广州白云站枢纽工程、串联世界黄金旅游线的杭昌高铁等开通运营项目,我运用自己多年从事架梁工作的经验充实了架梁版块报道的内容,用文字留下她的轨迹,用镜头锁定她的最美瞬间。此外,我还全程参与了广东卫视技能工匠品牌节目《技行天下》制作,讲好二十五局人的湾区故事,传播好中国铁建的好声音。
这些年,我为架梁专业施工对外传播持续奋斗着。未来,我还会继续讲好中国铁建、中铁二十五局专业品牌更多的故事。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五局一公司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