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清友
凌晨5时,天刚露出鱼肚白,施工便道旁的银杏树叶在微弱晨光中摇曳着,峡谷内拔地而起的墩柱,披着神秘的黛青色,愈发显得威武高大。而10号墩柱顶端,碘钨灯正发出耀眼的光芒。嗡嗡嗡……黎明前的夜在振捣棒的轰鸣声中,显得更加寂静。这是中铁十五局四公司苍巴高速公路邵家河大桥墩柱浇筑现场。
双手操持振捣棒的工人叫王先楚,今年46岁,是一名“元老级”振捣工。他于2022年6月来到苍巴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已经参加了12座桥梁、30个墩柱的捣鼓作业。“凡是经过老王振捣出来的墩柱,根本不会出现蜂窝麻面现象,内实外美,质量杠杠的!”看到墩顶上正在振捣作业的王先楚,技术员小李伸出大拇指。此刻,王先楚已经连续夜班工作3个小时。由于墩顶模腔空间狭窄,无法选用省力的姿势,他只能不断调整角度,屈腿弯腰,对着腹模部位逐点振捣。
川北的天气令人捉摸不透,就像淘气的孩子,刚刚还月朗星稀,一转眼就乌云飘来,大雨飘飘,大家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拍在雨中。王先楚顾不上突降的大雨,及时关闭电源,迅速将塑料布覆盖到新浇筑的混凝土上,这才转身钻进塑料布内。
这场大雨持续了20多分钟。
雨停后,王先楚钻出塑料布,和3名同事小心处理了塑料布上面的积水,以防雨水对模腔内新浇筑的混凝土造成影响。他站在桥墩模板上,呼叫谷底的泵车司机开始作业。突如其来的大雨,耽搁了半个小时作业时间,照明灯因为突降的雨水,哧哧冒着白气。
谷底罐车里的混凝土因为阵雨的耽搁已经僵硬了,工人往里加减水剂重新搅拌后,问题得以解决。此时朝霞铺满东方的天空,远处的山已经可以看清楚了,只是云雾缭绕,显得特别朦胧。王先楚大声呼喊泵车司机:“再不浇筑,我的双眼皮就要打架了!”
泵车轰鸣,混凝土又从三十几米高的泵车管子中奔涌而出,溅起的水泥浆,弄得工人们浑身星星点点。按下电源开关,振捣棒嗡嗡作响,王先楚和他的3名工友抖擞精神,将振捣棒插入混凝土下层10厘米处。王先楚曾经说过,按照大体积混凝浇筑振捣要领,从10厘米这个点位开始振捣,不仅不影响底层绑扎钢筋的尺寸,还能保障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提升混凝土密实度,能真正达到内实外美的要求。
刹那间,雄浑的振捣声像汹涌的海浪在咆哮,碰撞着模箱四壁,震撼着陡峭的山崖,撞击着大桥工地上铁建员工的心扉。这座被全线列为地理条件最复杂的高墩大桥,在铁建人操持振捣棒的轰鸣声中,不断地夯实、冲击、拔节、生长。
溅起的水泥浆,可劲儿地在他们身上、脸上涂抹着。混凝土的热量使得模箱内像个蒸笼,王先楚和工友们早已泥浆满身,汗水也浸透了他们的衣服。他们各把一方,挥汗如雨,没有一丝抱怨,也不在乎满身的泥浆。眼前的施工场景,会让你真正感受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
朝阳照在高高的桥墩上,新的一天开始了。10号墩柱最后一道盖梁混凝土浇筑作业接近尾声,这也是标段23座大桥最后一节混凝土浇筑。这时,4个浑身湿透、满身泥浆的人依次从模箱顶端下到平台,他们站立的位置离地面35米。他们的裤腿被泥浆裹满,紧贴在腿上,湿透的衬衫黏在身上,头发粘着泥浆贴在头上,溅到脸上的水泥浆,有的已经凝固,个个都是大花脸,看不出谁是谁了。没想到,从模箱顶端又下来一个人,他叫李强,是项目副经理。李强分管这段施工生产,黝黑的脸上溅满了水泥浆,他说:“全线最后一座大桥墩柱浇筑,施工时间点十分关键,我到现场看看才放心”。
“类似这种夜间施工最少也有100次了,能圆满完成苍巴高速公路大桥建设,我们劳有所获,特别开心。”王先楚扛起振捣棒说道,疲惫的脸上挂着舒心的笑容。
从梯笼离开墩顶,耳旁依然回响着振捣棒嗡嗡嗡的轰鸣声……我若有所悟,大桥工地上一根根普通振捣棒发出的啸叫粗犷豪放、刚劲激昂,衬托出铁建员工忠诚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夯实了他们的筑路人生,成就了他们“编织大地经纬”的梦想。
作者单位:中铁十五局四公司
 
      
 上一版
 上一版 
       



 语音读报
语音读报 放大
放大 缩小
缩小 全文复制
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