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雪扬
不久前,中铁十五局一公司参建的南流嘉陵江大桥正式建成通车,新华社等多家媒体集中报道。该桥以连续3个150米连续钢构梁主跨横跨嘉陵江,设计深水桩平均长度90米,最高桩长100米,是国内施工难度数一数二的深水桩基础大桥。
看到主流媒体的报道,作为项目经理的刘建林百感交集。这座大桥的顺利建成通车,离不开他多年的经验积累,也离不开他从《中国铁道建筑报》中获取的“秘籍”。
参加工作以来,刘建林已把阅读《中国铁道建筑报》当成一种习惯。他从《用好科技创新“密钥”》《用科技和管理创新“诠释”品质铁建》等文章中,找到很多破解施工难题的方法。他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带领团队在科技攻关上狠下功夫,经多方论证,采用“浮桥+水上移动式浮平台+高桩钻孔平台”施工方案,解决施工难题,终于顺利完工。目前,该项目已获得1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为同类深水桥梁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不只南流嘉陵江大桥项目,多个项目从报纸中获取施工经验,已在中铁十五局一公司蔚然成风。
10月5日,包银高铁银巴支线内蒙古段1标喜讯传来——跨长中一级公路大桥连续梁全线率先合龙。“大桥合龙了,信誉评价拿A+了,既创誉又创效,这都离不开咱学习《中国铁道建筑报》啊……”该项目党支部书记魏荣彪在合龙现场发出感慨。
原来,早在去年上场伊始,项目部便积极开展“读书看报”墨香行动,阅读《中国铁道建筑报》成为大家的“必修课”。他们吸取报上介绍的兄弟单位优秀经验,将“党建+安全”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安全监督检查员”作用,成功排查整改118条安全隐患。施工中,项目负责人崔宝红每天雷打不动地坚持班前安全教育10分钟,项目党支部7个委员排班轮流值守跟班作业。共产党员、老铁道兵蒋甜坚刚正不阿,敢于较真碰硬,发现问题,坚决依据条例从严处理。正是他们的执纪遵章,善于将《中国铁道建筑报》上的经验为我所用,才让银巴铁路项目实现安全生产“双零”目标。作者单位:中铁十五局一公司
 
      
 上一版
 上一版 
       



 语音读报
语音读报 放大
放大 缩小
缩小 全文复制
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