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栋方 通讯员 李祯林
1月17日,腊月二十六,已经到了赶大集、办年货的日子。然而在143米深处的地下,中铁十四局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重庆长江隧道组装洞内机器轰鸣、车辆穿梭。电焊、切割、吊装、倒运……建设者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台车模板拆除作业,为节后盾构组装始发争取时间。
“重庆长江隧道是重黔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设计为单洞双线高铁隧道,全长11.9千米,其中矿山法施工段8007米、盾构施工段3845米、明挖施工段90米,被誉为‘万里长江高铁第一隧’,也是全国最长水下高铁隧道。”该项目负责人蒋威介绍,组装洞开挖断面高约30米,面积600余平方米,相当于10层楼高、1.5个标准篮球场大小,台车模板拆除作业工程量大。如果不及时拆除,盾构机组装施工将推迟一个月。再三考虑,他们决定在春节期间备足施工所需物料和生活物资,组织40余名建设者坚守岗位,加足马力追生产、赶进度。
在盾构组装之前,关键的一步就是完成二衬施工。该项目引入自动布料系统、拱顶插入式振捣棒、液位声光报警系统和可视端模等先进的自动化工装设备工艺8项,全面提升施工效能。
“我们在春节期间还要完成大洞室基础场地清理、桁吊轨道基础平整清理以及组装洞顶部护栏安装等工作,为大直径盾构机组装提供拼装场地。”项目生产副经理刚申富介绍,为了保证工程安全、质量可控,在自动化应力及变形观测的基础上,他们持续开展人工监控量测,每天更新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此时,重庆市的地面温度已经降至5摄氏度左右,而地下143米的施工隧道温度却高达30多摄氏度,虽然穿着薄薄的单衣,在采集大洞室内所有监测点数据过程中,测量员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
“这是我第一次不回家过年,能参与重庆长江隧道建设很荣幸,家人也十分支持我在岗位上锻炼自己,增长阅历。”来自河北沧州的“00后”新学员曹博亚,主动申请留在工地锻炼学习。目前,大洞室最后一板混凝土已顺利浇筑完成,建设者正在加班加点组织对台车进行拆除转运。
“现在忙一点儿,年后盾构进洞施工就顺利一点儿。我们一定能克服困难,早日打通隧道,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贡献铁建力量。”已经在工地度过多个春节的项目书记程渝在心里默默许下了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