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广州12月22日讯(记者邓联旭 通讯员张 婕)“在维修运转楼施工的作业工人中,有一人没有按规范佩戴安全帽,请现场安全员立刻督促其改正。”此项指令通过与智慧“天眼”系统视频终端相连接的执法记录仪被传达至现场后,安全员立刻让该工人扶正安全帽、系好下颌带,并进行了批评教育。这是中铁二十五局大湾区公司加强项目日常安全管理的一个场景。
进入四季度,该公司持续加强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针对各项目安全生产特点,因地制宜,加大安全要素投入、创新安全教育手段、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为冲刺年度任务目标守好安全关。
年末冲刺,如何在安全不打折的情况下,更好更快地进行施工生产?该公司在各重点项目运用智能化手段,通过应用现场视频监控系统、隐患排查系统、BIM模拟施工等智能化管理平台,加强可视化管理,推动安全管控升级。走进广州庆盛安置房项目工地一线,人脸识别系统、智能安全帽、生命体征实时监测设备等“黑科技”,为工地各个角落布下“安全网”,助力项目保持零事故纪录,该项目荣获“全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称号。
在项目按下施工生产“加速键”的时期,排查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线更显重要。该公司将安全隐患排查列为项目督导的重点内容,采取“四不两直”工作法推进安全大检查,各项目设立工会安全监督员,坚持做好日常巡查和定期检查工作,做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治理。“管安全就别怕得罪人,我们脚步再快点、眼睛再亮点、观察再细点,就能使隐患少一点!”万顷沙安置区三期项目负责人介绍,他们把安全隐患排查贯穿施工生产全过程,开展安全隐患随手拍活动,结合罚款、约谈等手段“动真碰硬”,确保隐患排查、落实整改、复查验收等环节实现有效闭合,为后续二次结构和装饰装修施工推进提供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