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2年03月25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加快数字化转型 打造发展新引擎

——中铁十二局“数智建造”探索实践

郭俊江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2年03月25日   2 版)

    通讯员  郭俊江

    日前,在浙江省首座40米高铁箱梁制梁现场,建设者利用BIM技术建立模型,分解40米高铁箱梁设计图纸,通过三维模型精准卡控钢筋布局,将加工参数输入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并系统采用智能加工设备,实现箱梁钢筋批量化生产,让重达927吨的40米高铁箱梁实现完美“复制”生产。

    “精确是高质量箱梁生产的关键,大体量箱梁生产稍有误差,都可能引发严重变形甚至废梁。”中铁十二局杭衢铁路衢江制梁场现场技术员介绍,项目部通过对生产装备进行创新研究和智能化改造,可实现生产环节中的自动控温,确保箱梁加工精度始终控制在毫米级。

    进入“十四五”,中铁十二局全面落实中国铁建生产端、供给侧数字化、智慧化转型要求,以“建设数字化管控一流建筑企业”为目标,将数字技术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企业集约化经营。

    为构建以智能装备、智能生产、智能管控为核心的数字化建设生态圈,该集团将智能装备作为企业数字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通过对小型器具改造升级和大型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成套工装设备生产线的引入,实现减人少人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由此形成数据智能采集和沉淀积累。

    在隧道拱部,一个有着8桨4轮的黑色物体,正匀速缓慢移动,犹如爬行在隧道拱壁上的黑色蜘蛛。随着检测人员远程遥控操作,“黑蜘蛛”开始对隧道衬砌进行“体检”。

    该机器人集爬壁检测、飞行检测、AI分析系统、无线空气耦合雷达、混凝土质量监控、高清视频采集等六大核心技术功能于一体,爬行即检测、成像即结果。该设备研发负责人王可心介绍,相较于传统人工检测,该设备的检测效率提升3倍以上,数据整理速度提升5倍以上。

    国内首条全自动化小型构件生产线在深汕西高速公路项目部投产使用、全自动化“智能高铁”小型构件生产线在湖杭铁路研发投用……智能装备和现场生产的智能互联,让“数据”源源不断流入该集团总部的智能管控平台,汇集形成了原始数据库。

    如果说智能装备是实现数智建造的“硬设施”,“拉动式生产协作平台”则是数智建造的“软服务”。该平台以日常任意一项“生产目标”为核心,反向拉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关联的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的无缝衔接与运转,破解因施工环节脱节而导致的窝工待料、超发超耗、工序失衡、前松后紧、效率低下、经济分析滞后等管理痛点。

    在宜兴铁路施工现场,技术人员要开始桩基浇筑工序,仅需在手机客户端应用软件中输入“桩基浇筑”指令,拌和站即可根据远端指令并智能选择“订单参数”开始混凝土加工生产,同时调配泵车及浇筑施工人员到达指定位置,保证施工“准时性”。

    “其核心是没有集中的计划控制,每个工序生产的数量和速度取决于下一个工序消耗的数量和速度,消耗多少生产多少,消耗多快生产多快。”平台研发人员甘忠忠介绍,数字化能否赋能和提升办事效率、管理质效,是检验数字企业建设的唯一标准。以智能设备、BIM技术为基础,通过创新优化提升项目智能建造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是实现项目智能管控的有效手段。

    日前,该集团正筹备在西安成立数字土木研究院,作为主导开发适用于企业各级软件系统,培养自身数字化人才队伍,推动企业管理和生产信息化、数字化,加速企业数字化成果转化的核心基地,其将逐步建立起覆盖全集团各业务板块的“数据管理看板”,实现全要素数据的互联互通,形成以数据驱动的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分析决策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管理决策的数字化能力。

加快数字化转型 打造发展新引擎
科技兴安,更能“心安”
压紧压实责任 确保安全生产
拧紧施工生产“安全阀”
绷紧安全弦 织牢管控网
聚焦“两新”拓市场
安哥拉莫希科省多条 城市道路集体开工
中铁建设承建的庐山站改造工程全新亮相(图)
中铁十九局北京地铁信评夺魁
实干描绘伟大时代(上接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