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红土地上写春秋

肖 勇 张利波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1年12月31日   4 版)

    □ 肖  勇  张利波

    “刘经理,刘经理,您怎么又盯着围屋看入迷了啊?”随着话音,刘玉林回过神来。站在路边眺望不远处的客家围屋,已经成了他的习惯。而在他身后,一座既有客家围屋韵味又具现代气息的高铁站房即将投入使用,与不远处的千年围屋遥相呼应。

    刘玉林是中铁十六局赣深站房项目经理,自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常年奋战在高铁建设工地,与隧桥、线路、路基打交道。2019年底,他挑起了赣深高铁龙南、定南两座现代化车站施工管理的重担。

    “龙南东站是全国第二座、江西省首座桥下式站房,整个候车大厅在高铁站台层之下,站场施工需等待线路高架全部建好后才能进场。由于站房地基处于岩溶带,地下溶腔密集,导致前序施工的兄弟单位进度滞后,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我们承担站场作业的工期一再压缩。”刘玉林描述着当时的困境。

    针对龙南东站建在隐伏岩溶广布、地质构造复杂地基上的情况,刘玉林带领团队制定了不同区段专项施工方案,采取钢管防护、片石填充等措施,打造牢固的站房基础。

    而另一座高铁车站定南南站,是赣深高铁入粤前在赣的最后一站。这座站房选址于一座山腰处,298米的海拔让这里成为高铁全线“制高点”。面对车站地形险要,山体边坡失稳垮塌风险高、弱风化花岗岩破碎难度大的问题,刘玉林多次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通过专家会审进行施工方案优化。他还督促业务部门对现场技术、作业人员进行全方位技术交底和培训,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全程盯控,动态解决施工中的各类问题。

    由于工期极度紧张,土方作业往往会持续通宵,刘玉林干脆住到工地。不到一个月,阻碍车站的山头被一锤锤破除削平,站房的基础初步具备,确保了施工节点的顺利完成。

    今年5月,龙南、定南两座站房的施工相继转入外立面及内部装修阶段,受前期高铁线下施工滞后影响,本已紧张的工期变得更加紧迫。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项目所需铝板因尺寸特殊,市场上一货难求。

    多方寻货无果的刘玉林另辟蹊径,驱车前往广东佛山对接生产厂家。经过多轮沟通,他发现,站房在外墙设计上充分考虑到融入地方特色,但其独特的不规则造型,导致用于外部装饰的铝板幕墙每一块的尺寸都不一致,均需单独定制。为解决厂商供应不及时、产出效率不高等难题,他每天辗转于相距60公里的佛山两家企业,充分掌握厂家原材储备、实际产能和货物进出等情况,及时敦促厂家生产发货,提高运输效率、减少材料损耗。

    同时,刘玉林带领技术团队精心策划,现场详细核尺,认真排版放样,针对内外装修近2万平方米的墙、地、内外铝板,他们将铝板划分成多种规格,从方案策划到现场实施,从材料驻场到铝材进场,从大面铺贴到细部处理都经过数人把关。现场每块铝材均编码排列,反复测量,最终达到现场零差错、零混乱的效果,进场铝板材不需二次切割就可以直接按图安装,工期大大缩短。

    如今,龙南东站和定南南站已经“开门”迎客,刘玉林和他的团队也将铁建人百折不挠的信念和朴实无华的实干精神,深深镌刻在赣南老区这片红色土地上。

    作者单位:中铁十六局

工地餐厅
老韩的
“施工日记”
荷塘冬韵
陆叔的小菜园
雪中沙棘
书法
红土地上写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