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往期回顾

筑梦安九显身手

—中国铁建京港高铁安九段建设侧记

徐云华 肖 帆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1年12月31日   2 版)

    本报记者  徐云华  通讯员  肖  帆

    12月30日,由铁五院负责总体设计,中铁十一局、中铁十二局、中铁十七局、上海院等单位参建的京港高铁安庆至九江段开通运营,合肥至南昌间实现高铁直通,最快2小时22分钟可达,标志着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港(台)通道商丘至深圳段全部贯通。

    筑梦前行

    构筑中部铁路新通道

    京港高铁安九段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京港(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接已开通运营的京港高铁商丘至合肥、合肥至安庆段,南连既有的昌九城际铁路、京港高铁南昌至赣州段和刚刚开通运营的京港高铁赣州至深圳段。该条高铁跨安徽、湖北、江西三省,设计时速350公里,正线长约170.9公里,设安庆西站、潜山站、太湖南站、宿松东站、黄梅东站、孔垄北站和庐山站7个车站。

    铁五院在设计过程中克服线路牵涉面广、工作协调量大等诸多困难,针对沿线地质岩溶发育、采空区多等复杂地质问题,开展大范围地质调查和收集资料,并针对两跨沪渝高速公路、上跨武九客专、长江桥位方案比选等技术难题开展攻关,实现了项目功能定位与技术规范有机结合。

    上海院在负责的安九高铁潜山站站房设计中,积极探索文化主题的艺术表达,提炼地方文化元素,扮靓徽风皖韵的“城市窗口”。

    京港高铁安九段于2017年12月开工建设,这条高铁地处长江经济带,与皖江经济带、环鄱阳湖经济圈两大区域经济区相连,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沿江区域铁路网布局,提升中部省份之间铁路通道能力,对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促进沿江城市间人文经贸交流、拉近中部省市间时空距离等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赋能

    打造铁路建设新标杆

    作为京港高铁安九段建设的主力军,在施工过程中,中国铁建各参建单位认真贯彻“以工装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以质量保安全”的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面推行作业线标准化管理,广泛使用智能化手段确保各项工序的施工质量。

    2020年9月16日,总重量达15000吨的安九铁路湖北段孔垄上行联络线特大桥23号、24号墩转体梁,历经43分钟后成功跨越既有京九铁路。这是中铁十一局管段内第3座转体桥完美“转身”,也是安九铁路全线最大和最后一个施工的转体桥,精准对接后打通了长江特大桥北段的全部通道。

    据中铁十一局安九高铁湖北段2标项目经理部党支部书记田华章介绍,安九高铁湖北段虽仅有51.1公里,但其中20公里路段就需要3次跨越铁路、3次跨越公路。跨铁路需屡屡采用转体施工,以减少对既有列车安全运营的影响。“两条既有铁路每天行驶的列车特别多,以京九铁路为例,平均每5至10分钟就有一趟火车经过,日过车量高达280多列。”田华章说。

    为此,他们加大转体桥科技攻关力度,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使3次转体桥顺利成功完成“华丽转身”。

    无砟轨道施工质量直接影响高铁运行安全和平顺性。为此,中铁十一局和铁五院积极开展科技攻关,自主研发出新型智能化底座板布料一体机,利用平面振捣提浆,提高收面质量,减少凹槽四周的裂纹,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反坡整齐一致,相邻板座间无错台。日施工达到10榀梁,功效是人工的2-3倍。

    此外,他们还研发了轨道板自动精调机,配合测量机器人,软件系统获得全站仪测量数据后,经过计算获得调整数据,通过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将调整量传输至下位机控制模块,下位机控制模块在执行过程为闭环控制,确保了精调作业的快速性、准确性及稳定性,实现自动测量、自动精调,保证了精调作业不受人为因素干扰,有效提升了精调效率,减少了精调作业人员数量,提高了数据精度及数据稳定性。这些新工装不仅保证了无砟轨道工程质量,还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中铁十一局在京港高铁安九段江西和湖北境内的轨道铺设中,建立了自己的工程线行车调度指挥管理系统、联合调度安全生产管理云系统两个信息化系统,实现了现场视频监控、无线调度命令接收、施工计划网上智能审批、列车运行图绘制、列车实时监控、施工进度查询、施工防护区建立及自动报警、移动办公等功能,确保轨道铺设工作顺利推进。

    保护生态

    让青山绿水带笑颜

    京港高铁安九段沿线区域分布有庐山、鄱阳湖、浔阳楼、九华山等众多著名旅游景点,旅游资源丰富、城镇密集、人口众多,环保要求高。

    在京港高铁安九段设计中,铁五院采用“海绵车站”“智能化给排水及污水处理”等新设计理念,运用物联网技术、遥感技术和模型技术打造“环保管家”。“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中国铁建设计师们用实际行动呵护着美丽中国。

    中铁十一局、中铁十二局在京港高铁安九段湖北境内施工中,严格落实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要求,开工前利用无人机对标段全线原始地貌照片进行拍摄收集,便于后期复耕。针对桥梁桩基作业施工过程会产生大量钻渣的情况,他们施工时在每个墩位设置钻渣箱,钻渣装入钻渣箱后再转运至弃渣场,设置泥浆沉淀池,串联使用,对沿线水体、耕地资源进行了有效保护。他们还对项目部、分部驻地、钢筋厂、拌和站的设计阶段进行绿化规划,实际绿化覆盖率达到20%。

    中铁十七局在京港高铁安九段安徽境内施工中,在隧道施工场地共修建了25个预沉池,通过四级乃至七级沉淀,然后进行油水分离、气浮过滤等处理,将达标清水循环使用,实现废水零排放。

    该项目还通过调整绿化树种的选择,优选紫薇等数十种花草,形成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绿化组合,打造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生态绿色廊道,高铁开通后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一路一景”。该项目获得安徽省“AAA级环保施工示范工地”殊荣。

    压题图为中铁十一局承建的安九高铁长江特大桥。肖  帆 摄

筑梦安九显身手
企地共治拉起“打逃追缴”网
“安全预警卡控系统”探查现场安全隐患
“爱心吸盘”为精品管片加装“双保险”
坚持文化融合打造金字招牌
南昌地铁4号线绳金塔站
打通清收清欠“任督二脉”
物资集采供应助力武汉地铁建设
深耕新能源 助力碳中和
以“投建营”优势打造高质量运营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