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本玉
作为一名筑路人,四海为家是生活的常态,不知何时起,我已习惯了踏上旅途,开启四海为家的建设征程。闲来无事,翻开我的订票软件,密密麻麻的车票信息,记录着我每一次回家的历程。
毕业后,我来到中铁十四局二公司,工作的第一站是湖北宜巴高速公路项目。作为新人的我,报到的路途十分曲折。从公司驻地出发,我们坐了十几个小时的卧铺到达武汉,换乘大巴车经过五六个小时到宜昌,之后再坐四五个小时的汽车到附近的乡镇。而这段路上,载着我们的汽车还要经过一次轮渡,一路越走越荒凉。
然而,项目竣工一年后,高铁动车可直达项目。我们参建的宜巴高速公路修通后,也大大缩短了当地村民的出行时间。
时光飞逝,后来我来到青岛地铁建设工地。那时的我已经成家生子,女儿已经4岁。工作之余,她是我最大的牵挂。
记得有一次,女儿高烧不退,我心急如焚,跟项目领导请假后匆忙赶回家。由于高铁直通工地,回家我只用了3个半小时,女儿一觉醒来就看到了我,开心得不得了,紧紧搂着我的脖子撒娇。她说:“高铁就像会变魔术一样,不仅可以带她外出游玩,还能把远在外地的妈妈‘变回来’”。
今年父亲生日的前一天晚上,远在南京的哥哥、在武汉的弟弟,还有身在威海的我,一起在家庭群里商量着回家给父亲过生日。尽管父亲坚持不让我们回去,怕耽误工作。但第二天上午,我们还是齐刷刷地出现在他面前,父亲并没有说什么,但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欣喜和感动。
这些年走过的那些回家的路,已经成为我宝贵的经历。作为一名筑路人,相信以后我还会参与更多道路的建设,让回家的路更近、更便捷。
作者单位:中铁十四局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