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 烨
若干年前第一季度,某单位出人意料选拔了一批年轻干部。到年底,该单位不仅经营、生产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而且人气变旺,一批新的规章制度成型,成为企业发展无形的财富。至今,这批年轻干部开枝散叶,有的成长为领导型、管理型帅才,有的成为上级单位职能部门的业务骨干。
年轻干部被选拔,更会拼命般奋斗,这既有自觉的因素和证明自己能力的动因,更有不辜负组织重托的成分。站在企业的角度,选拔年轻干部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和重大战略任务,有利于企业改革发展和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保证企业发展后继有人、薪火相传。如果等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之时再选拔,其状态、激情、干劲大都难以与年轻时相提并论,即使是其知识结构,有的也会因时间的洗礼而略显陈旧。
大胆选拔年轻干部,在一些地方有“三怕”,一怕有嫌疑,二怕选不准,三怕闹矛盾。这说明,“大胆选拔”并非易事——既需要选人的格局、识人的智慧,还需要用人的担当,但说来说去,还是要落实好党中央关于选拔年轻干部有关重大决策部署的精神,真正把选拔年轻干部的原则、标准、条件和程序等等落在实处。
选好一人,受益一方;错选一人,三军遭殃。确保年轻干部选得准、能服众,就要解决遏制“裙带风”,杜绝“论资排辈”和无原则底线的安置照顾,防止“武大郎开店”,不搞“火箭提拔”“拔苗助长”,避免唯年龄论、学历论。唯其如此,“怕”就会自然消失。
大胆选拔年轻干部,其实是干部选拔的一种常态。所谓“大胆”,无非是要打破“论资排辈”、安置照顾、能上不能下等“潜规则”。破掉这些,也就不存在“大胆”“不大胆”的问题。《史记》里,帝尧选拔继承人时,既没有念叨年龄、资历的记载,也没有虑及“亲亲疏疏”“论资排辈”的文字,仅是就是论人、选人,帝尧更是没有“以私事而害公义”的想法;虞舜作为候选人后,帝尧以女嫁之观其德,以职授之察其能。可见,选拔年轻干部之“大胆”,不是无原则无底线,而是重在一定的台阶上压担子,把选拔、培育、管理、使用、监督等环节的扣子扣紧扣好。如果有原则有标准,有条件有程序,有业绩有群众基础,大胆选拔年轻干部又何惧之有呢?
作者单位:中铁十九局矿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