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1年08月03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平凡的坚守

罗佳玉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1年08月03日   4 版)

    □ 罗佳玉

    山海川漠,行歌万里,40年一晃而过,弹指一挥间,往日的青葱少年已是满头白发。

    59岁的张学超走在工地上,矫健地跨过一道浅沟,那身手像极了他刚参军入伍时的样子。1980年,和当时很多年轻人的选择一样,张学超走进了日思夜念的军营,成了一名光荣的铁道兵。

    “同志呀!你要问我们那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正如他哼唱了40多年的铁道兵军歌中唱的那样,张学超职场生涯的起点,是条件最为艰苦的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

    在新兵训练营锤炼了3个月之后,张学超和战友们就一头钻进了雪域“天路”。虽然青藏铁路一期工程与几十年后的二期,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技术难度,都不能同日而语。但是在当时,却是一座很难逾越的“大山”。

    张学超是南方人,从平原来到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他的身体有些吃不消。平日里活蹦乱跳的他,在初上高原的一个月里,虚弱得如大病初愈一般,接连好几天都是头昏脑胀的状态。恶劣的自然环境也让施工举步维艰,张学超和工友们时常要躲避随着大风刮来的石头。近50摄氏度的温差,让蔬菜没法在这里生长,吃上一顿可口青菜,都是难以实现的奢望……

    在这样的环境下,张学超从没想过放弃。“事情总要有人来做,我们早点干完,线路就能早点通车”。张学超话语坚定。这一待就是3年多,直到1984年兵改工,他脱下军装换上工装,昔日一起奋战的战友,变成了一同上班的工友。

    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他和工友们一起,走遍了祖国的万水千山。见证了一条条铁路、公路在他们手中延伸,品尝过竣工通车的喜悦,也品味过历经艰难险阻的苦涩。

    1988年,由于装备水平远没有现在这么先进,张学超和工友们肩扛手提奋战在施工一线。几天下来,他们手脚磨得起泡破皮,但没有一个人喊累。自己的活儿干完了,顾不上休息,张学超提议大家一起去给其他班组“搭把手”。于是,大家二话不说就冲过去了。最后,他们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业主一个劲儿地称赞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如今,张学超很快就要退休了。说起陪伴了他将近大半辈子的工地,他还真有些舍不得。和以前一样,他每天一大早就往工地跑,组织安排管段内的施工力量、统筹调度施工材料等。他还经常沿着7公里长的线路步行排查全线的安全隐患、检查施工质量,“这处的混凝土初喷不够平顺,要挂网补喷”“这里的临边防护要增加警示标识”……他一边走,一边认真记录。

    儿女们心疼他,都想让他早点退休,或者是在项目上干点轻松的活儿。张学超总是在电话里笑着对他们说:“不是工地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工地了。”作者单位:中铁十七局六公司

让信仰之光在心中闪亮
中国精神
平凡的坚守
榕树下
青春的点线
8个月,铁道兵修通黎湛线
荷尖小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