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1年03月11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青春之花绽放雪域高原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中铁十七局扶贫干部刘印洲

游 凯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1年03月11日   3 版)

    图为刘印洲(中)在饲草基地向牧民了解青贮草长势。

    图为刘印洲(中)在饲草基地向牧民了解青贮草长势。伊  柒 摄伊  柒 摄

    伊  柒 摄

    本报记者  游  凯

    刚从北京领回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证书和奖章,刘印洲又忙碌起来。近日,他带领驻村帮扶工作队、协隆村村支两委成员,前往上海、太原洽谈牦牛肉等高原特色农产品的销售。

    刘印洲是中铁十七局派驻青海省甘德县协隆村的驻村第一书记。他1989年出生,是一名工程技术人员,2017年7月,来到协隆村,1000多个日夜,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2019年底,协隆村摘掉国家级深度贫困村帽子,村里93户贫困户共355人全部脱贫,人均年收入从2000元增至10000元。

    这两天,在协隆村,搬进新家迎来新生活的藏族同胞索保一家一边收看全国两会盛况,一边憧憬着未来的生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索保激动地说:“我一辈子最大的愿望是住上新房子。如今,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下,在党和政府好政策的支持下,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我也住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我们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好日子的信心打哪来?“去年我搞牦牛养殖,年底算账收入5万多元。今年妻子还去了村里兴办的扶贫产业服装加工厂上班,收入差不了。”索保说,“我还打算带动10多户村民一起干。”

    很难想象索保这个致富带头人,曾经是个贫困户。早些年,父亲突发中风,全身瘫痪,住院治疗不仅把索保夫妻俩的积蓄全部花光,还欠了几万元的债。2014年,索保一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扶贫干部的到来点燃了索保的生活信心。以中铁十七局为代表的中国铁建多家企业在当地资助兴建了万亩饲草基地,像索保这样仍然过着传统游牧生活的村民,除继续享受原有种养业帮扶政策外,驻村第一书记刘印洲还引导他们发展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高原特色种养项目。“产业更兴旺,收入年年增,生活节节高,日子越过越甜美。”说起将来,索保的眼中满是期待。

    “精准扶贫暖人心,安居乐业赋新篇。”在索保家门口贴着这样一副对联,他坦言,对联就是自己的心里话。

    看着牧民一天比一天好的日子,刘印洲不由得回想起在协隆村的点点滴滴。2015年,国家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吹响,2017年,刘印洲成为冲在一线的扶贫干部,当年7月,当上协隆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刘印洲一到协隆村就开始采集贫困户信息。山高路远、地广人稀,协隆村是一个典型的牧区藏族村,平均海拔4500米,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不到5人。冬天的大山,积雪很厚,给走访带来很大困难。他开着皮卡车,缓慢前行,好几次掉进雪坑。刘印洲就是这样,艰难完成了全部信息的采集。

    也是在这一刻,刘印洲下定决心:协隆村未来的美丽,应该由我们来描绘。

    这位年轻小伙儿在高原立下誓言。但扶贫工作,绝不是立个誓言那么简单。

    从2017年到2021年,刘印洲时刻牵挂当地群众冷暖:协助投资兴建饲草基地;兴办服装加工厂;劝说少年儿童返校学习;引导村民开发建设网店,将藏区的虫草、牦牛肉等产品销往各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今的协隆村正展现出一幅幅“新理念、新农村、新产业、新发展”的美丽画卷,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美丽富裕的蜕变。

    一到协隆村,藏区同胞逢人就讲他们的好日子,刘印洲默默听着,听着听着,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青春之花绽放雪域高原
女职工喜获“普法礼包”
结合企业实际 让两会精神落地
热议两会话题 增强发展信心
“志愿蓝”服务社区疫苗接种
以购代捐“折翼天使”焕新颜
志愿服务队走进抗美援朝老兵家中
党史知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