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这不是一个故事

冯 雯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0年11月17日   7 版)

    □ 冯  雯

    一个刮着西北风的午后,我在工地门口遇到了她。她告诉我,她的男人是施工队里的钢筋工,那年老家地震,自己丢了一条腿,后来遇到了去援建的他,结婚后跟着他全国各地的跑。我俩竟是一样,在这大风呼啸的天气,找个避风的墙角,等着丈夫从那片嘈杂的工地里走出来。

    我想,她的丈夫一定把她捧成手心里的宝,因为在她脸上看不到生活曾给她的一丝愁苦。当我向她表达羡慕与感慨时,她笑着告诉我:“那是因为要做妈妈了”。我无法想象,接下来的几个月,她如何拖着残疾的身体,在这个工地上给自己的男人生个宝宝。一瞬间,她的形象抽象起来,让我敬畏而又半信半疑。

    天冷时,油腻腻的围裙已经遮不住她高高隆起的肚子。开饭时,她一手拄拐一手盛饭,热腾腾的蒸汽把她的脸扑得红彤彤。我问她:“临产前是不是要回老家”,她摇了摇头,说:“四川已经没有亲人了,现在丈夫是唯一的依靠”。工友们腾了一个单间给她,食堂的阿姨对她也是格外照顾。她像工地上的公主,坐在屋前的阳光下,如此尊贵华丽。

    临近年关时,她的公公出了车祸,丈夫无奈地把她留在这里,独自回了老家。丈夫给她想到了应对任何情况的方法,写好贴在床头,托付了所有有交情、能托付的工友,留下了手机给她,却忘记了留老家的电话号码。雪是下了一场又一场,工友们陆续回家过年,而她的丈夫却一直没有回来。因为过年我要留守在项目部值班,便邀请她搬过来住几天。她拒绝了,说是担心丈夫坐夜车回来敲不开屋门。于是,我每天过去看她,听她讲讲老家的故事,说说孩子长大了能娶个多么漂亮的媳妇。她催我赶紧生个宝宝。

    新年很快过去了,我心里隐隐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会回来?于是,我拖自己的老公去找工头打探一下,然而并没有半点消息。每天,她在厨房做做轻松的事情,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心情平静的好似湖面。一天夜里,她被工友送进了附近的妇幼保健院,生了一个男婴。我跟同事去医院看望她,她跟我说的第一句话竟然是“想要出院,回工地坐月子”。是啊,丈夫留下的钱,她要开销的地方还很多。北京的春天,风很大,我们拗不过她,一群人小心翼翼地把她接了回来。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一个人,一边坐月子,一边照顾孩子。项目部领导协调了多次,最终也找不到她的丈夫,更没有联系上她的家人。

    天气渐渐暖和,或许是因为腿脚不方便,我从未见过她把孩子抱出屋门。开工后,我的工作忙了起来,去看她的次数越来越少。有一天,她泪眼婆娑地来找我,嗓子哽咽得连话都说不清楚,只是一味用力地拉我去她的房间。孩子躺在床上,闭着眼睛,浑身发黄。她转身关上门,一下子坐在地上放声大哭了起来。我从未见过有人哭得如此绝望,切割钢筋的声音也压不住她从心里散发出来的悲伤。我知道,孩子只是发了黄疸,以前姐姐的孩子也有过这种情况,医院买点药几日就好。但我静静地等她的哭声变成低声抽泣,等她把积压在心里的委屈和伤心全部释放,然后陪她去了医院,挂号、看病、买药,因为她的身体实在无法独自一人抱着孩子出门,这是我见过最悲伤的母亲。但是听医生告诉她孩子并无大碍后,回来的路上,她又开始和我说说笑笑,或许是母亲这个新角色,赋予了她更加强大的力量。

    孩子越来越像她,尤其是笑起来,眼睛弯成细细的月牙儿。她的丈夫托人带来了钱,并说过几日就来接她回老家。她说,公公治疗不及时,已经瘫痪了,好在身体恢复得很好。她要回去照顾公公,好好把孩子养大。她走的那天,项目部派车送她到车站。路上,她告诉我,她喜欢北京,这里什么都好,特别是项目部的人,以后要让娃娃来北京读书、工作。

    看着北京夜晚的灯光在她的眼中划过,像是在讲述着一个普通人难以相信的故事。

    作者单位:中铁城建北京公司

“恋”上高原
论《钢铁脊梁》的史诗性品格
赤子心 铁建梦
守望
飞凤(布面油画)
这不是一个故事
光荣的铁道兵
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