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0年10月22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火烧沟“涅槃重生”

——铁五院勘察设计西宁市生态环境治理及修复工程侧记

宋石磊 王 舒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0年10月22日   2 版)

    通讯员  宋石磊  王  舒

    87个日夜奋战、644张勘测设计图纸、5.98平方公里测绘面积、30.34公里填绘、3版综合治理设计方案;1066天配施、48581.56平方米垃圾无害化处理、306905.19平方米垃圾循环利用;42处滑坡、15处崩滑及1处泥石流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在西宁,昔日遭烽烟战火摧残,又被垃圾围堵的火烧沟,历经3年时间的“刮骨疗毒”,即将以凤凰涅槃式的“新生”——青藏高原大型郊野公园项目与世人见面。

    近日,由铁五院负责勘察设计的“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火烧沟生态环境治理及修复工程”已进入正式验收阶段。一条小溪淙淙、芦苇葱葱,花木青青、鸟鸣嘤嘤,绝似江南美景的“鸳鸯沟”即将重新“绽放”!

    追溯火烧沟的“前世今生”

    西宁市,青藏高原第一大城市,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璀璨明珠,独特的地理位置,注定它的成长既有文化交融的瑰丽,又有过战火硝烟的斑驳,更有放马青山的诗意。2013年7月,西宁市被列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进入重要实践阶段。西宁市正构建以城区为核心、南北两山为屏障、县城为纵深的三环生态布局,彰显湟水流域水系特色,将西宁打造成“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山水城市。

    火烧沟,位于西宁市西南侧,沿南北向分布,沟道总长约20公里,属湟水河一级支流,是经雨水冲刷形成的自然沟道。火烧沟原名“鸳鸯沟”,古时候这里水草丰沛,绿树成荫,到处鸟语花香,沟内山清水秀,以岸美水绿吸引鸳鸯前来戏水而得名;又名“龙泉谷”。据《西宁府新志·地理·山川》记载:“县(指西宁县)西八里有龙泉,疑即西川称龙泉谷也。唐刘元鼎使吐蕃,逾湟水至龙泉谷,谓哥舒翰故壁多在湟水。”数百年前赫赫有名的西宁古八景之一的“龙池夜月”亦与其有关。后经数次战火,这里的草木化为焦炭,变成了光秃秃的一片,“鸳鸯沟”由此变成了“火烧沟”。别说鸳鸯,连只麻雀都懒得再往山沟里飞。

    多年来,由于流域内自然灾害和工程活动的加剧,两岸植被覆盖率逐年降低,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显著下降,存在大面积裸露地,扬尘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沟渠水质浑浊、泥沙含量大。随后,中下游河道内及两岸又成为大量城市垃圾的倾倒场,并形成了堰塞湖,遇有大雨暴雨时行洪能力差,存在洪水和泥石流等风险,严重危及下游居民、企业人身财产安全。

    针对火烧沟这个“大伤疤”,西宁市多方筹集资金对其开展生态修复,除先期将火烧沟部分区域改造成白沙滩公园外,还规划将这条长5.5公里、面积585公顷的垃圾沟,改造成为青藏高原上的大型郊野公园之一。

    调兵遣将“刮骨疗毒”让美景再现

    2017年8月,铁五院承接到“西宁市城西区火烧沟生态环境治理及修复工程”的勘察设计任务后,便以“发挥区域优势、整合区域资源”的理念,结合“自然山体沟壑景观,建立溪涧水系景观,营造滨水休闲廊道、森林风景区”的设计蓝本,开启了对火烧沟的地灾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

    此项治理不仅包括地质灾害治理,还包含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态修复、流域整治和生态廊道建设,特别是沟口的1.5公里重点区域——更需要一步一景的再造、生态休闲公园设计、洪水自然灾害防治、流域水质提升等流域的综合治理方案,目的是为了将火烧沟重新打造成集农林、生态种养、自然环境系统恢复、水土保持、荒山治理、农田水利设施及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于一体的沟域经济工程。

    开工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铁五院挑选精兵强将,组建项目团队,多管齐下,采用遥感、航飞、地面调查“空天地”一体化勘察手段,整合地灾治理、生态修复、流域整治和廊道设计等多专业“军团化”作业,仅用3个月即选定了最佳治理方案。随后,铁五院设计团队配合施工开启了3年时间的“刮骨疗毒”。

    在治理方案中,针对滑坡、崩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设计团队采取岸坡削坡、沟底回填、坡面截排水、排洪渠、护岸挡墙、格构锚杆护坡、修筑谷坊、生态沟等措施,利用现有地形采用降低边坡高度,增加沟底宽度对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进行治理,大大降低项目成本。针对垃圾散、乱、杂、多的特点,他们采用垃圾分类处理方案:建筑垃圾采用粉碎墙背回填料废物使用,生活垃圾则进行封闭回填,配合后期进行绿化覆盖等方案。针对坡面绿化难度较大的问题,他们还整地选用“鱼鳞坑”,步道选用心土与表土分开堆放,栽植时先填表土,再填心土,留出深20厘米左右的蓄水穴,确保植被成活;在坡面,他们选种乔木、灌木和草本进行植被恢复,避免水土流水并提升景观效果。

    为保障治理后的整体景观效果,设计团队还根据地貌在火烧沟内设置了园路、马道铺装、涉水汀步、木栈道、驳岸、湿地种植景观植被……3年来,一项项针对性设计和措施,让火烧沟从地灾频发、生态破坏严重的“垃圾沟”旧貌中,逐渐变回西宁市郊的“生态后花园”。

    3年时间,在铁五院环保人的手中,地灾险点、沟壑险坡重披绿装,花红柳绿、涓涓细流的美景让消失于历史、仅存于文献的“鸳鸯沟”重现世间,让游人有机会重观数百年前的西宁古景“龙池夜月”……目前,该项目已完成重点工程竣工验收,并将逐步向市民和游客开放。

火烧沟“涅槃重生”
“智慧工地”赋能项目“三化”管理
不可忽视的“站位”
治理一条河,扮靓一座城
“云上管理”让用工监管在阳光下运行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示范工程太原姚村综合管廊通过验收
“清单式”安全管理让隐患无处遁形
巧打节支“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