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0年10月01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与首都同频共振

——中国铁建深度融入北京发展战略综述

邓昆伦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0年10月01日   2 版)

    本报记者  邓昆伦

    近日,中国铁建所属中铁建设联合中铁十六局中标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01标段,合同金额达72.78亿元。这是今年以来北京市招标项目合同金额最高的单体工程。也是中国铁建紧跟新一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深度参与北京城市建设、与首都同频共振所取得的一大成果。

    自1984年兵改工以来,中国铁建始终与首都同呼吸、共命运,除总部外,已有150余家所属单位在北京注册。多年来,中国铁建精准对接、深度融入首都发展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以首善标准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城市开发、房地产等项目投资建设,为推动首都新发展贡献了“铁建力量”“铁建智慧”“铁建方案”。

    为“轨道上的北京”注入“铁建力量”

    2019年9月25日,这一时间点,对众多中国铁建人来说,必将是难忘的。

    这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考察中国铁建建设的北京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时强调,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

    中国铁建参与投资、设计、施工的大兴机场线全长41.36公里,是全国首个设计时速达到160公里的地铁轨道线。在这条被誉为“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新里程碑”的轨道线上,铁五院设计了全线“最难区间”草桥至大兴新城站区间;中铁十二局在地铁架空刚性接触网技术上取得新突破;中铁十四局创造了国内地铁盾构施工领域连续掘进最长、单线直径最大、设计时速最高纪录;中铁二十三局承建的草桥站是中国首个具有值机、托运、安检功能,可以直通候机室的地铁站,被称为“中国新国门第一站”……

    远远望去,草桥站标志性的拱形进出站口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成为民众竞相“打卡”的“北京新地标”和中国铁建在北京轨道交通领域一张亮眼的名片。

    这是中国铁建全程助力建设“轨道上的北京”的高光时刻之一。

    时光回溯到55年前。1965年7月1日,北京西郊玉泉路,随着朱德、邓小平、彭真、李先念等领导同志铲下第一锹泥土,代号“07”的北京地铁一期工程正式启动。以中国铁建的前身——铁道兵为主力的施工队伍,历经1550个日夜的艰苦奋战,于1969年国庆节当天完成建设任务,书写了中国地铁建设事业从无到有的历史新篇。

    改革开放后,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被正式纳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地铁建设逐渐进入高潮。此后北京轨道交通规划线网进行了几次调整,于2020年达到30条线,总长度为1177公里。

    在北京轨道交通建设从无到有、从线到环再到网的发展中,中国铁建发扬铁道兵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高超的建造技术、雄厚的装备实力成为北京地铁建设主力军,所属10余个集团公司承建了约三分之一的北京地铁工程。

    他们披荆斩棘、闯关夺隘,以“硬核”实力在首都大展身手——中铁十六局在我国第一座浅埋型大跨度双层地铁车站西单站施工中,首创被赞为“天才构想”的双眼镜工法;中铁十八局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项目开创国内盾构下穿既有运营车站先例,被业主称为“完成了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成绩”……

    2013年2月8日,农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铁十四局北京地铁8号线二期项目慰问,赞赏中国铁建为缓解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提升首都形象作出的贡献。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区域交通一体化持续推进。中国铁建积极响应、深度融入,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地铁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京津冀互联互通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建设中,走在了前列……“铁建力量”助推“轨道上的京津冀”卓然成型。

    用“铁建智慧”“筑守”美丽家园

    高楼林立、宜居宜业,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标志之一。

    伴随着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小区落成入住,中国铁建房建军团和地产劲旅以品质铸就精品、以匠心“筑守”家园,在北京打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的征程中大放光彩。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铁道兵于1979年8月3日组建独立建筑团。1984年,铁道兵“兵改工”,独立团成为中国铁建建工处,与中铁十六局等在京单位携手开拓北京市场。1998年,中国铁建承揽到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御景园工程,以每月8层的建造进度创造了“北京速度”。

    2003年,以建工处升格为集团公司级的中铁建设为新起点,中国铁建房建军团坚持“建造时代精品,创造和谐环境”理念,全面出征北京房建市场,在酒店商场、民用住宅、高铁车站、综合楼宇等领域持续发力,建造了诺金饭店、中钢大厦、中国人寿研发中心、朝阳站、星火站等诸多地标性建筑,向首都人民展现了中国铁建一流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能力,为描绘美丽北京新画卷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一员,中国铁建始终紧跟国家改善民生的需求。2007年,致力于“做中国最具价值的美好生活服务商”的中铁地产顺势而生。在住房资源稀缺、房价上涨、地价高企的北京,中铁地产积极为北京市委、市政府分忧解难,已在北京开发24个项目,总建筑面积682.5万平方米,助力首都人民实现安居梦。

    “做政策性住房‘出力不出利’,机会成本太高,一般民企都会敬而远之,作为央企,我们必须响应国家号召,冲在前面。”中铁地产主要负责人介绍,他们开发的原香嘉苑解决了1401户业主住房问题,(长阳)国际城解决了2394个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之后,中铁地产开发了北京青秀城保障房13万平方米、兴盛嘉苑保障房25万平方米、通瑞嘉苑保障房40万平方米……

    与此同时,中国铁建以城市更新为使命,在北京城市改造、未来社区、产业园区等领域强力推进、蹄疾步稳,为北京高质量发展释放更多新空间。622路公交车上喷绘的东铁营棚改项目“全国青年文明号”团队照片格外引人注目,成为宣传中国铁建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国家大力解决棚户区问题的进程中,中国铁建紧跟国家战略。2013年,中国铁建投资额最大的棚改项目——北京丰台东铁营棚改项目应势而生,改造范围56.5公顷,可改善15700名居民生活和居住条件,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为北京南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继该项目后,中国铁建在北京先后中标中国铁建智慧港项目、太子峪村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项目……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直接入市进行积极探索,“铁建智慧”熠熠发光。

    “铁建方案”保障路路畅通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需要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的高效衔接。如果说互联互通的“铁公机”是带动区域快速发展的大动脉,那么中国铁建无疑就是大动脉的优秀建造者。

    从1965年修建京原铁路,到纵贯南北9省市、为香港回归献礼的“大京九”;从中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到京广高铁、京沪高铁、京沈高铁,再到世界首条智能化高铁——京张高铁、我国智能高铁标志性工程——京雄城际……无论是当年的铁道兵,还是“兵改工”后的中国铁建,始终活跃在北京铁路建设主战场。

    2019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建成通车,开启了世界高铁智能化发展新时代。在历时4年的京张高铁建设中,中国铁建等参建单位首开中国高铁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先河。在北京最大直径高铁盾构隧道——全长6020米的清华园隧道建设中,中国铁建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微创手术式精准作业,驱动直径12.64米的盾构机在人口稠密的高风险区穿越3条地铁线、6条市政主干道、88条市政管线和众多古建筑,实现全程零沉降,为高铁进城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高速公路是交通现代化标志之一。在八达岭高速公路建设中斩获鲁班奖的中国铁建,紧跟北京市政府公路建设体制改革新思路,先后投资建设运营北京市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引进社会资本实施的第一个基础设施项目——京承高速公路二期,2019年延庆世园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点交通保障工程——兴延高速公路PPP项目,交通运输部2018-2020年“品质工程”攻关行动试点——大兴国际机场北线高速公路PPP项目……“铁建方案”助力北京高速公路建设驶上“快车道”,加快形成放射线加环线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铁建高速”品牌越擦越亮……

    无论是在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的首都国际机场,还是在全球最大空地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中国铁建脚步铿锵——他们高效优质地完成了1号航站楼改造、联络线通道、旅客捷运系统及亚洲最大运行控制中心、全国最大航空管制中心等项目建设,彰显了中国铁建高水平的机场建造能力。

    合作共赢、休戚与共。作为驻京中央企业和城市共建者,中国铁建不仅在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地下空间、环保治理、绿色城市、奥运会基础设施等建设中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还始终践行央企社会责任,与首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无论是抗击疫情,还是抗震防洪,中国铁建人都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尤其是在北京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反弹期间,他们只用55个小时就安装好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牛羊肉大厅的空气消毒净化系统;派出数十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支援抗疫;日均50余辆装载生活物资的车辆从铁建投资京承公司运营的京承高速公路通过,送达北京城区……

    “希望中国铁建发挥自身优势,继续弘扬铁道兵敢打硬仗的光荣传统,以及央企铁军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深度融入、参与、支持首都各项事业发展,为首都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再立新功。”2020年1月20日上午,北京市副市长杨斌到访中国铁建,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北京进入建设政务环境优良、文化魅力彰显、人居环境一流的首善之区新阶段。

    站在新起点,中国铁建正准确把握首都重大发展战略和基建投资方向,更加积极主动地贡献“铁建力量”“铁建智慧”“铁建方案”,赋能新时代首都更新提速。

与首都同频共振
以腾挪抢市场 破僵局谋发展
京新高速公路梧桐大泉至木垒段贯通
安全员需有“鸡蛋里挑骨头”的本领
浩吉铁路引入郜营站改造工程完工
连霍高速公路小乌段通车
安徽省最大跨度市政斜拉桥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