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0年08月13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测量队长

许家安 陈 欢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0年08月13日   4 版)

    □ 许家安  陈  欢

    26.832公里线路,742个墩台,43170个观测点次,每年2次全程平面复测与高程复测,1994年出生的车念利对这些数字再熟悉不过。

    两年前,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的车念利来到中铁十六局一公司郑济铁路项目从事测量工作。从那一年的8月开始,车念利和3名同事组成的沉降变形观测小组便开启了“朝七晚十”的工作节奏。白天“负重越野”,扛着10公斤左右的测量仪器往返穿行于墩身之间;晚上“挑灯夜战”,依据现场测量观察、实践,总结归纳经验,编写内业资料,同时学习信息化业务知识,鏖战到深夜凌晨已是司空见惯。

    一公司郑济铁路全线共有742个墩台,按照沉降变形观测相关规范及信息化要求,需要在墩台施工到达一定高度、预制梁架设、桥梁主体工程完工等8道施工工序时对墩台进行反复观测,同时要把测量数据实时上传至信息化系统,这当中有着严苛的时间限制,逾期天数超过限值将直接扣减项目信息化信誉评价分数。

    如此巨大的任务量、烦冗的工作步骤,让项目部聘请的第三方望而却步,仅仅干了两个月就匆匆打了退堂鼓。为了节约成本,保障工期,项目部决定让测量队接过这项艰巨的任务,由测绘工程专业出身的车念利担任沉降变形观测主测。

    刚接触沉降变形观测1周时,由于业务尚不熟练,车念利曾被多次指责“技术差、速度慢、耽误工作进度”,着实让他委屈、难受。其间,车念利的内心也产生过一丝抱怨,一同分到项目的4个测绘工程专业的应届毕业大学生,只有他一人从事沉降变形观测,任务极其繁重,工作强度非常大,身心时刻受着熬煎。但在调整好心态后,车念利通过持续钻研,利用1个月时间迅速掌握了沉降变形观测相关技能。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加上对问题追本溯源的一股冲劲,经过半年时间的历练,迅速成长的车念利便被提拔为测量小队长。“这意味着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得更加努力,不能给全队掉链子。”车念利说。

    每天的沉降变形观测量由信息化决定,一般需要进行八段测量,一条水准线路,共15个墩身,500米左右的距离,按照计算,1个小时便可以完成以上规定动作,但是车念利和同事通常需要花费数倍的时间。“沉降变形观测标被埋或有异物,工作基点被破坏,沉降变形观测对象位置不集中,墩台的沉降变形观测频率要求,具体观测点往返距离不定等等情况,使得那些理论值仅仅代表着一串需要归集、分析、研究的数字。”车念利掰着手指头,一一列出其中缘由。

    记得一天下午,车念利和同事正在现场观测,天空中突然下起暴雨,施工便道瞬间变得泥泞不堪。大家建议收工返回,但是车念利心里清楚,今天是截止时间的最后一天,必须完成这段桥梁的观测。正值雨季,如果这么多的观测点逾期7天,信息化会自动扣分,项目信誉也会随之下降。此时的车念利全身早已被雨水浇透,他慢慢走进满是泥淖的苞米地,一手扒开1米多高的苞米杆,一手紧紧抱着测量仪器,辗转多次,最终在持续不断的大雨中完成了当天的测量任务。

    参加工作至今的两年时间里,由车念利所负责的沉降变形观测没有出现任何偏差,没有出现任何逾期情形,也没有出现任何信誉评价扣分状况,得到了业主单位的一致赞誉。同时,他和同事共同扛起了全线的沉降观测重任,累计为项目节约成本300余万元。2020年5月,车念利荣获集团公司优秀青年岗位能手。

    每天以近3万的步数“霸占”着项目部微信运动排行榜的封面,似乎成为车念利的一种常态。当下,车念利又开始着手路基、桥梁的线下沉降评估工作,一个全新的领域,他如同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在自己的诗和远方尽情地翩翩起舞…… 

    作者单位:中铁十六局一公司

测量队长
保持微笑的姿态
长篇小说《钢铁脊梁》面世
秘境山河
沁园春·成昆铁路
一张“拼图全家福”的幸福事
踏上新征程
京沈高铁
他们
生活本身给的启发
雨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