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20年03月12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前线与后方

董慧慧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20年03月12日   4 版)

    □ 董慧慧

    认识“前线”一词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村子里露天播放红色抗战电影,冲锋号响起,战士们从战壕中高喊着冲锋,夜风让幕布不断晃荡,将战事的惨烈抖落一地。

    再识“前线”,却不见硝烟和呐喊。今年,新冠病毒像一个无赖,撕毁了人体康健的条约,掀起了一场生与死的病魔之战。

    然而,哪里有战争,哪里就有抵御战争的顽强生命线。一时间,医院之中,病床之上,不一样的战壕,却建立了同样坚固的防线。

    白衣天使化身“战士”出征前线。他们身披蓝色或白色的防护“铠甲”,手持勇敢的正义之剑,凝聚毕生所学和全身力量,冲进了地市医院、火神山医院、方舱医院,挡在了死神和病人的中间。

    有前线必有英雄。84岁的钟南山院士,曾参加过“非典”战役,此次,他临危受命,再度披挂出征,熬红的双眼、紧锁的眉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73岁的李兰娟院士,果断地提出武汉必须“封城”的建议,第一时间阻遏了疫情的大面积蔓延。

    我们的白衣战士不是金刚铁骨,没有特异功能,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生死面前,他们勇敢地站了出来,挺起了新时代英雄儿女的脊梁。

    他们是院士专家、是医护人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他们更是战士和英雄。镜头之下,他们总不愿过多接受采访,是啊,时间就是生命,他们执着于奔忙,只留下逆行的背影。

    他们是疫情中的定海神针、中流砥柱,他们的样子清晰地刻画进人们的心里:那一条条深深压痕印在疲惫的脸庞,那一滴滴凝结的汗珠打湿了厚重的衣衫,那一个个坚定的眼神传递着信念,那一缕缕落地的青丝呐喊出巾帼信念。

    前线筑起坚固防线,后方亦有温暖港湾。

    为了制造防护服、口罩、消毒液,工人们放弃了假期,加班加点,嗡嗡的机械声就像吹起的冲锋号,他们在与时间赛跑,快一点、再快一点,多一批、再多一批,因为前线有需要。

    还有更多的志愿者在坚守。他们是警察、是司机、是老师,他们驻守在各出入口的检查站,测量体温、认真检查;他们出现在街头巷尾,帮助采买、贴心服务;他们冲在疫情一线,保障后勤供应。

    在这场战“疫”中,中国铁建也扛起社会责任。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到武汉方舱医院,铁建人逆向而行、突击冲锋,他们众志成城,努力与时间赛跑,创造出“十天十夜”的速度,搭设起疫情战线的一道防线,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基建狂魔”的实力,完成了“使命必达”的承诺。

    然而,在这场战“疫”中,铁建人的身份并不只有“建设者”一种。他们有的是医护人员,请战驰援武汉;有的是物业管理,坚守一线守护业主周全;有的开启救援优先通道,保证了前线的物资支援。

    如今,越来越多的铁建人返回工作岗位,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着手企业的复工复产,用实际行动捍卫一方平安与发展,积聚着中国力量。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在这一场全国人民共同的战役中,人们手牵手、肩并肩、心连心,共同守护好后方与前线,托举起中华民族的希望。

    春雨无声,好似在轻轻地奏着挽歌,又像是在默默地凝聚着生机和力量,将罪恶的病毒消亡。疫情总会过去,终将春暖花开,然而,这段有关勇敢战“疫”的记忆,人民也不会忘记,历史将永远铭记。

    作者单位:中铁十四局二公司

烈火淬真金
一名老党员的执着
韩志晨赠书中国铁建
风云初渡(版画)
植树造林(篆刻)
铁建人的模样
春暖花开
藏头诗“抗疫战”
前线与后方
坚守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