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慧
近年来,“导师带徒”活动很好地发挥了传、帮、带作用,为新员工快速成长搭建了良好平台。
然而,立足于业务能力、专业技能、综合素养提升的“快充”模式,并不能做到一次“充电”终身管用。要想最大化释放人才效应,需要同步配置好“续航功能”,增强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儿。
配置好向中间聚拢的“续航功能”。要运用好舆论宣传主阵地,多角度、深层次地对铁道兵精神、工匠精神、新时代铁建文化进行解读及宣传,引导新员工主动融入到企业发展中,崇尚价值创造、业绩为先;要突出“家”文化建设,把关怀和温暖送到新员工心坎儿上,增进其对企业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文化认同,不断擦亮“行源于心”的精神底色。
配置好向远方延展的“续航功能”。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说:“一个人不论赋有什么样的才具,他如果不知道自己有这种才具,并且不形成适合于自己才具的计划,那种才具对他便完全无用。”这启示我们,要综合考量新员工专业优势、个性特点,帮助他们设定成长目标、规划成才路径,让他们的职场发展更有奔头、更有干劲。
配置好向深处用力的“续航功能”。要打破传统“导师带徒”的思维定式,可灵活采用一师多徒、一徒多师、亦师亦徒、团队型师徒等模式,推进对“导师带徒”合同签订率、计划完成率、出师合格率等指标的动态考核,并将考核成绩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于成绩突出的,可通过“导师津贴”“优秀师徒评选”等形式给予物质及精神激励。同时还要结合企业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不断优化完善培训考核机制,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五小”成果评比、技能比武等平台,做好“导师带徒”工作的后续文章,把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用活用好,以人才素质的高品质助推“品质铁建”建设。
 
      
 上一版
 上一版
 
       



 语音读报
语音读报 放大
放大 缩小
缩小 全文复制
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