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瑞瑞
周末清晨,接到老爸来电,他先是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起了吗?”在得到肯定答复后,急急地跟我说“瑞,我的微信没有了。”开始我没理解“微信没有了”是什么意思,后来才想到老爸是“电子小白”,他的意思可能是不小心卸载了微信。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我听出了老爸语气里的紧张,甚至还带着一丝小恐慌。作为贴心的女儿,我第一时间安抚老爸,给他解释微信里的信息都已保存在虚拟的网络里,不会像实物一样消失,让他安心。听了我的话,耳边传来老爸轻微的嘘气声,似乎放松了下来。之后,我教他重新下载、安装,微信重启后,电话那端传来老爸开怀的笑声,像孩子一般单纯。听到这笑声,我忽然有点心酸,歉疚如潮水般袭上心头。
这件生活中的小事,让我想了很多。我们的工作性质注定要与父母分隔两地,聚少离多,对家人的关心,也许只能通过电话简短地问候,通过网络短暂地会面,通过为他们买一件衣服,通过邮寄生活所需……更多时候,尤其是父母需要儿女的时候,我们常常远在他乡,他们生病时,我们不能体贴地端杯热水,他们干力气活儿时,我们不能搭一把手。而在他们为社会、为家庭奉献了一辈子,终于有时间享受生活的时候,我们却不能陪伴他们走过祖国山水。在他们对现代科技世界倍感陌生、迷惘的时候,我们不能为他们答疑解惑。在他们伤心难过的时候,我们不能给予暖心的劝慰。在他们开心快乐的时候,我们不能与他们一起分享。在他们随着年岁增长,身体机能逐渐衰退的时候,我们不能在身边照顾……
中国的父母多是如此,他们不辞辛劳,不讲回报,为子女遮风挡雨,终日奔波,奉献终生。他们不愿给子女增添哪怕丁点儿麻烦,唯恐自己的“年迈”“迟缓”变成孩子的负担;唯恐自己做得不够好、不够多,自己的孩子不能得到最好;唯恐孩子在外面吃不好、穿不暖、睡不香……很多父母都感叹:在成为父母之前,自己无所不能,所向披靡,仿佛不怕与全世界作战。成为父母之后,自觉背负起许多“怕”,成为名副其实的“胆小鬼”,顾虑重重,遇到子女的事,都要三思之后再三思,慎重之余再慎重,小心之外加小心。
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们离开故土,离开父母,离开亲人,离开朋友,离开安逸的舒适区,去学习、去工作、去奋斗。由于工作、生活的种种现实,我们对父母总是存在许多亏欠,这种亏欠随着时光流逝,不见消减,反而愈加浓烈,“债台高筑”,最终走向“无力偿还”。最令人痛心的是:对于这种亏欠,很多人选择熟视无睹,或出于理所当然的无视,或出于现实压力的无奈,或两者兼而有之。
父亲的来电,让我惊觉:曾经无所不能的父亲也会变老,曾经伟岸的背脊也会被生活压弯了腰,曾经精力无穷的劳模也会疲惫,曾经无所不知的智者也会困惑,曾经全年无休的“超人”也会赋闲在家……父母也会“变老”,变得与时代没那么合拍,变得与世界产生隔膜,变得越来越脆弱,变得越来越需要我们的关怀。我们逐渐成为他们与这个世界沟通的桥梁,成为他们站在这片土地的拐杖,成为他们看清这个世界的眼睛,成为他们聆听这个世界的耳朵,成为他们触摸这个世界的手掌,成为他们担起这个世界的臂膀……正如我们牙牙学语、懵懂无知时,是他们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带领我们去认知这个世界,教会我们人生最初的一课,教会我们做人,教会我们成长,教会我们成人,教会我们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希望我们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他们更快地胜任各种角色的转变。在岁月流转中,护卫他们,关爱他们,与他们携手同行,带着他们一起向前,让父母的笑容一如往昔般灿烂,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仍然保持乐观与自信的心态。
作者单位:中铁物资集团招标公司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