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许 良 陈树新
“阿黑哥”是人们对彝族男子的称呼,在中国铁建大桥局宜石高速公路项目部就有一位“阿黑哥”,他叫赵海斌,是名小车司机。在项目部的帮助下,今年他家成功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走上小康之路。
赵海斌家所在的昆明市石林县新宅村地处荒漠化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加上位于石林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区内,大面积退耕还林后,缺少生活来源。据赵海斌介绍,几年前,新宅村给人的印象就是荒凉和脏乱,道路狭窄,连公共厕所都没有。村民们主要靠种植烤烟和玉米维持生计,年人均收入不到1万元。
赵海斌家里有老人需要赡养,孩子正在上小学,生活负担很重。为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几年前他跟着村里外出务工的大军,去浙江义乌工厂做过玩具、服装,在广州工地上搭过模板,在深圳的外贸公司当过搬运工……无论在哪个地方,都是靠干苦力挣钱,收入也不理想。兜兜转转了几年,为了能照看家人,他选择回到石林县打散工,收入就更加不稳定了。
2017年,宜石高速公路项目开工后,在村扶贫干部的推荐下,项目部将赵海斌聘为小车司机,一方面看重他踏实能干,另外一方面是出于对他家庭状况的考虑。
经过班前培训,赵海斌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项目部的一员。为了照顾他,项目部领导特地安排他负责标尾段技术员的出行,因为这一段路正好经过他家,只要能保证现场人员的出行需求,在空余时间,他可以回家帮忙。不仅如此,项目部还帮他家盖起了小型猪舍,搞起了养殖业,使他长期闲在家的妻子也有了收入。加上在项目部开车的工资,他家的收入增加了不少,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成为村里率先脱贫的人家。工作有了保障,家境逐渐殷实,赵海斌对工作也越来越有激情,他以真诚服务赢得了项目部职工的一致肯定。
赵海斌说:“现在我每个月都有稳定收入,平时还能回家看看老人、孩子,帮老婆养养猪,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这都要感谢项目部对我的帮助和照顾。”
今年春节前,赵海斌盛情邀请项目部员工到他家吃“杀猪饭”。为了不拂他的一番心意,也为了感受一下他家的变化,大家欣然赴约。来到他家,大家发现不仅屋里亮堂了,各类家电也应有尽有,家里人的精神面貌更是变了样。“再过几年我准备盖栋二层小洋房。”赵海斌在兴奋地规划着未来。
施工两年多,宜石高速公路项目部累计为当地类似赵海斌这样的家庭提供工作岗位500余个,现在这些人家的生活状况都有了极大改善,项目部也因此赢得当地政府和百姓的赞誉,为施工创造了和谐的外部环境。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