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振宇 通讯员 刘建军
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张呼高铁赛汉塔拉特大桥旁有一片“海”。清代诗人虞山途经此地时,曾写诗称赞,“揽辔行吟日欲斜,忽惊峦间现海碧。”这便是黄旗海。
黄旗海是内蒙古西部三大湖泊之一,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约9公里,呈不规则三角形,湖泊面积约110平方公里。黄旗海的存在,使得该区域构成了草原区独特的湿地类型景观,也成为诸多湿地鸟类迁徙的“天堂”。
1993年,总面积418.24公顷的黄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成立。根据内蒙古林业勘察设计院野生动物调查成果显示,该保护区拥有国家Ⅰ级、Ⅱ级保护鸟类24种,每年春秋季节过往迁徙的湿地鸟类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仅次于乌梁素海。2000年以来,过往迁徙的大天鹅数量上万只,特别是2002年春季,大天鹅的数量达2万余只。
2014年3月,承载着千万草原儿女梦想的内蒙古首条高铁——张呼高铁开工建设。中铁十九局六公司负责第4标段45公里的建设任务,近14公里的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赛汉塔拉特大桥正好经过黄旗海的主要水源——霸王河,此外,还涉及2.7公里、多达36.8万立方米的回填湿地路基。
既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又要保证工程建设,成为摆在中铁十九局建设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2014年进场伊始,当看到黄旗海湿地保护区的‘小精灵’们无忧无虑地栖息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时,我就暗下决心,不管多难,一定不能破坏它们美丽的家园!”中铁十九局张呼高铁项目部总工程师回忆道:“那会儿工程部几乎夜夜灯火通明,所有人都在研究生态保护的事儿!”
“一连20多天,测量员天天往湿地保护区跑,有的时候干脆带着帐篷在那里‘安营扎寨’”!为把测量数据精确到极致,测量员李殿坤穿坏了3双黄胶鞋。
鉴于牧区、湿地、河流在生态环保中的特殊性,他们提出“不破坏乌兰察布这片生命的净土,把张呼高铁建成一条绿色生态大通道”的目标。
为了将高铁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经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历时1个多月现场踏勘,并根据当地河道管理部门的建议,中铁十九局将铁路原来直线通过的线路设计,调整为从湿地试验区最狭长地段通过,从而减少湿地占用面积50%。
横跨霸王河的赛汉塔拉特大桥,原设计采用路基填筑方法施工,但是考虑到对湿地的保护,以及野生动物通行,中铁十九局将其改成高架桥的方式,霸王河河道蓄水范围内263号—272号墩按水中墩进行施工,这样可实现泥沙零排放。
“大家伙儿琢磨了好久,终于想出呵护这片海的最好方法。”项目部总工程师说,他们在桥墩一侧设置水中施工栈道,栈道底部再设置涵管确保两侧水流顺畅。为防止填料污染河道,水面线以上部分使用砂砾填筑,水面线以下使用草袋填筑。钻孔作业平台采用筑岛围堰,施工完毕后立即清除杂物,恢复河道。赛汉塔拉特大桥建成后,建设者结合当地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还特地取消大桥下方的金属防护栅栏近2公里,作为畜牧通道。
为了做好黄旗海湿地路基的填筑工作,呵护黄旗海美丽的“霓裳”,建设者“变着花样”的对路基进行处理。CFG桩加固、水泥搅拌桩加固和冲击碾压等方式轮番上演,边坡防护也改为预制混凝土板护坡,弃土场周围设置挡土墙,弃土表面用绿色植被覆盖,确保水土不流失。
施工期间,中铁十九局建设者在沿线设置多段围挡,进行隔离保护,界定了作业区和施工活动范围,防止人员、机械和车辆进入环保禁区。生活房屋、原材料堆放区和材料加工场全部设置在湿地保护区外。除此以外,项目部出台了《环境保护奖惩文件》,成立“环保巡逻队”,每天检查生活垃圾集中回收、分类以及生活污水处理情况……
大美草原今又绿,霸王河水滚滚来。如今,张呼高铁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东段已正式开通运营。铁路沿线,飞鸟掠过蓝天,牛羊结伴而行,微风和着泥土散发的芳香,把一大片绿草吹得如水波荡漾。而铁建人也将建设“绿色高铁、生态高铁”的理念,深深根植在这片热土,让其绿意盎然、花团锦簇!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