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19年03月12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好强的母亲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19年03月12日   4 版)

□ 胡珊珞

    “喂,妈,吃饭了吗,在干什么?”4年来,每天晚上9点给母亲打电话,已经成了我雷打不动的习惯。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只为能有人陪她聊聊天,说说话。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一个人独居,我们姐妹4个已经达成一致,商量好在每天的不同时间段给母亲打电话,陪她打发只有一个人的漫漫长夜。每次寻问母亲在干啥,她总会把她孤独寂寞的日子说得十分丰富而精彩。

    母亲,一个农村老太太,虽然已经住在我们为她准备的小区,但一辈子要强的母亲,为了不显示出农村老太太跟不上新时代发展步伐的拘谨,掩盖她根深蒂固的旧思想,从不主动融入大都市生活。她总是一个人散步,一个人买菜,一个人静坐在家里看电视。

    母亲有严重的失眠症,父亲去世后愈发严重了,整夜整夜地睁眼到天明。后来给她买了个小宠物狗做伴,她总嫌弃那个小狗太娇气,不像老家农村的狗,能看家护院,也不需要洗澡喂狗粮,不到一个月就把小狗送人了。再后来给她邮寄了十几株盆栽和种植所用的营养液,告诉她详细的种植方法,一开始还蛮有兴致的,松土浇水,后来可能是嫌花盆太小,抑或是觉得室内的花草终究种起来需要太细致,索性在阳台上摊土洒水,铺出了一块将近两平方米的人造地块,那些小盆栽对自己的新家倒是非常适应,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郁郁葱葱。

    虽然已经搬到城里生活4年多了,但母亲总是心心念念牵挂着家里的老宅子。60多岁的老太太,总会隔几个月乘坐四五个小时的客车回老家,给院子除除尘土,拿出被褥晒晒太阳,翻看翻看我们儿时的旧照片。我们也从不劝阻,知道故乡的老屋才是母亲心中唯一的家。城市里的房子,只是一个支点,一头挑着老屋,一边挂着她散落在远方城市的儿女。

    左邻右舍都羡慕母亲,说她儿女多,晚年儿女相伴,子孙环绕,但她却选择了独居。虽然我已经在北京安家落户7年了,为了劝说母亲来京小住,把北京描绘得非常宜居,但终究没有打动母亲,她总是害怕给别人添一丁点儿不便,就算自己的孩子,她也不会。

    记得父亲生病那会儿,家里还承包着几十亩大鱼塘,我们都在外地上班,父亲是家里唯一的劳力。父亲一病,家里的体力活只能落在母亲头上,鱼塘离家两里地左右,每天需要将4大袋近100斤的袋装饲料扛到鱼塘里维持生产。母亲一米五,体重不到90斤,每天4点多开始起床运送饲料,一次扛一袋扛不动,她就把一袋分到两个箩筐里,用扁担挑着步行40多分钟,来回共8趟,赶在鱼吃早料时全部送完。前后邻居多次主动跑来想要帮忙,都被母亲婉言谢绝了。她总说:“每家都有自己要忙活的事,不能叨忧别人的生活。”她透支着自己瘦弱的身躯,起早贪黑,硬是成为那年村里的渔业高产户。然而,久劳成疾,母亲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

    今年春节,我特意领着儿子回老家陪母亲过年,母亲早早备好了丰富的年货,变着花样给我做儿时最喜欢的地道家乡菜。转眼年过完了,向母亲告别时,母亲像是被晃了一下,而后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不是一个星期假吗,怎么这么快?”母亲的不舍都含在送别时久久不肯收回的目光里和我那被腊鱼腊肉塞得满满的后备厢中。

    “妈,我已经安全到家了,明年春节再回家陪您过年。”晚上9点,我照例又拨通了母亲的电话。

    作者单位:中铁十六局一公司

 

两会春风吹
一封家书
乡村风景(油画)
君子当成人之美
好强的母亲
雁字诗行
水饺里的乡愁
与雷锋同行(歌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