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18年12月29日 星期六
往期回顾

以工匠精神打开“智造”时代大门

胡 清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18年12月29日   2 版)

    胡  清 

    今天的中国,1分钟的时间会发生什么?1分钟,1座工厂可以生产汽车55辆;1分钟,一家钢厂可以出产钢材9吨;1分钟,中国人可以新建公路596.66米……日前,《人民日报》制作并推出的系列微视频《中国一分钟》火遍网络,直观的数字、快闪的镜头,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成就、历史巨变。

    今天的中国,智能制造大潮席卷各行各业,中国“智造”的速度、高度、精度令全世界惊叹。三维建模、机器人焊接、远程视频监控等等贯穿设计、制造、应用和售后的全链条,助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进化、升级。顺利迈进“智造”时代的大门,一方面要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也要坚定不移弘扬工匠精神,用精益求精铸就匠人之心、筑实进阶之梯。前者是“催化剂”,后者是“强心针”,二者缺一不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弘扬工匠精神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工匠精神迅速成为各行各业高度关注的热词。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从本质上看,工匠精神代表着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是中国制造提升品质、打造品牌、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唐代诗人郭震有诗云: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罗多夫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工匠精神是德国制造业过去一百年成功的“钥匙”。可见,无论古今中外,工匠精神始终与一流的品质密切相关。

    在“智造”时代,电子机器逐渐取代了人工操作,但产品的设计、工艺的优化仍离不开人的作用。不管是操作三维制图软件,还是设计布局智能化生产线,所有新产品的诞生、新工具的应用,归根结底都要依靠人,都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辩证地看,脱离了工匠精神的智能制造并不是推开中高端产业大门的“万能钥匙”。少了工匠精神的魂,智能制造只能是昙花一现,看上去很美,根本上却缺少不断进化、持续发展、永恒前进的动力。

    进入新时代,中国制造业势必将打造更多更加闪亮的“中国名片”,但光靠“智造”是叩不开时代大门的,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弘扬工匠精神,才能多管齐下、全轮驱动,实现提质增效目标,继续创造壮阔东方潮的精彩。

铁四院编织地下越江网
宁波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获8项国家专利
问题前置审核把关拧紧效益流失“阀门”
北京新机场线停车场信号系统联锁开通(图)
悬挂式空轨让高铁“飞”起来
新式龙门吊破解矩形框架隧道轨道板施工难题
以工匠精神打开“智造”时代大门
铜仁至玉屏铁路开通运营
重庆大足至四川内江高速公路(重庆段)开工
唐曹铁路客运投入运营
蒙华铁路赣江特大桥跨京九铁路转体连续梁成功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