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肖 帆 马晓兰 记者 徐云华
开栏的话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党全社会提出的殷切期望。中国铁建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排头兵,建造的一座座精品工程,正是工匠精神的结晶,而测量放线正是这一“晶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无规矩不成方圆。测量放线是建筑工程之本,也是树匠心、育匠人、筑精品的重要关口,对打造精品、人品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凝聚匠心,以赛促学,加强中国铁建测量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全系统测量员技术水平,中国铁建与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日前在湖北武汉联合举办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中国铁建职业技能竞赛。来自系统内20个集团公司的80名测量高手同台竞技,眼手合一,用精准的测量数据说话,充分展现中国铁建测量员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彰显了中国铁建筑造一流精品工程的过硬实力。
从本期开始,本报三版集中展示中国铁建职业技能竞赛(测量工种)获奖选手风采,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优秀测量员是怎样炼成的,让更多的劳动者从他们身上汲取工匠精神的力量,在新时代拓展属于中国铁建的崭新天地、广阔未来!
2011年7月,杨开龙大专毕业分配至中铁十一局四公司从事测量工作,先后参加了京石客专、呼准鄂铁路黄河特大桥、湖北汉十高铁建设,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项目测量队队长。他一路跋涉一路凯歌,不仅为工程建设提供了一组组精准的数据,也丈量着他人生的高度。
重难点工程中千锤百炼
2011年杨开龙毕业首站来到四公司京石客专项目,初次接触无砟轨道施工精调,他跟着师傅虚心学习。“测量人员除了会操作仪器外,更重要的是数据处理、计算、编写测量报告。”师傅一席话,让他明白了测量真正的内涵。
2013年12月,呼准鄂铁路黄河特大桥项目上场,测量工作量大,杨开龙被紧急抽调至该项目,进行前期控制点复测和交接点工作。
进场伊始,杨开龙反复研读设计图纸,利用测量软件,结合各项曲线参数编制计算程序,为后期各项施工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又利用卡西欧4800、5800型计算器,自行设计了一套程序, 解决了野外计算时间长、测量放样速度慢等难题。
由于室内外的温差较大,按照测量操作规范要求,仪器由较高温转到较低温的环境下,可不装箱,应等候适当时间,使仪器与外界气温相适应后再进行观测。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杨开龙从项目部出发,坐上皮卡车时就把仪器抱在怀里,让仪器尽快适应温差。有一次皮卡车出现故障,前轮掉落,为了保护好仪器,杨开龙脑袋撞在车门上,鲜血直流,下车后急忙检查仪器,看有没有摔坏。
在桩基及承台施工期间,弃土土方的收方工作关联项目成本,杨开龙反复思考、探索,结合现代化的计算软件,对复杂地形中关键部位进行测量,运用计算机建模,采用DTM法进行收方计算,让工程队对计算的工程量心服口服,避免了错误计算给项目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减少了机械和人员成本。
70米的桥墩,相当于20多层楼房高,每天上下至少6个来回,还要背着25斤重的仪器和8斤重的脚架,杨开龙依然笑呵呵地说:“我有点胖,就当作是运动减肥了。”
黄河特大桥168米多连跨刚构连续梁、48米节段预制拼装箱梁等是全线重难点。其中168米多跨刚构连续梁为国内重载铁路之最,测量要求精度高,风险大。在连续梁施工阶段,每次放样时,他都一丝不苟,反复计算,利用全站仪放样、钢尺量距、墨斗弹线、吊锤球等方法多次复核,确保了大跨度连续梁的线形控制,最终使合龙段误差不到2毫米。
艰难之机方显责任担当
2015年10月,他被调至汉十高铁一分部,起初负责二工区测量工作,包括前期控制网复测、红线放样、桩基承台墩身垫石放样、沉降观测等。
但是由于项目征地拆迁难度极大,无砟轨道工程量大(28.9公里),施工仅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杨开龙主动要求承担17公里无砟轨道线上施工测量任务,包括CPIII网建网,无砟轨道粗调、精调及复测。
无砟轨道精调是一项高精密的测量工作,对自然条件要求比较高,外界的震动、光线强度、温度、湿度、气压等对精度影响极大。今年六、七月份的湖北天气异常炎热,杨开龙错开高温时段,利用下午4时至19时,对钢轨进行粗调,将无砟轨道精调放在夜间19时至第二天凌晨5时。5时至8时,他对当日精调数据进行整理并报送监理、业主,每天如此。
杨开龙不仅爱岗敬业,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业务能力,还注重做好“传、帮、带”工作,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测量人员。5年来,他坚持导师带徒工作,先后培养出30多位徒弟。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杨开龙十分注重测量理论知识,以及导线和水准实际操作技能的提升。他2014年第一次参加四公司测量比武,荣获第四名,被评为优秀测量员;2015年代表中铁十一局参加中央企业测量大赛中国铁建选拔赛获得第十三名;2017年,他代表中铁十一局出征云南省职业技能大赛,获得测量团体第一名。
在参加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中国铁建职业技能竞赛前,杨开龙参加了中铁十一局四公司第二期测量小班培训,在四公司职工职业技能比武大赛获得工程测量组第一名;今年7月,参加中铁十一局测量工职业技能竞赛选拔赛,在来自各个工程公司的30位选手中,杨开龙的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成绩均排名第一;11月2日,参加湖北汉十铁路公司举办的汉十高铁劳动竞赛测量技能比武,夺得第一名。
为了能在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中国铁建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工作之余,杨开龙除了不断加强外业仪器操作技能外,每天利用业余时间至少完成2套测量理论考试试卷,共完成理论试卷100多套。
今年11月9日,在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中国铁建职业技能竞赛上。经过3天的激烈比拼,杨开龙在全系统20家单位的8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勇夺本次竞赛个人第一名。他所在的中铁十一局竞赛团队也夺得团体第一名。中国铁建、中国铁建工会分别授予其“中国铁建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中国铁建工人先锋奖章”,中国铁建团委授予他“中国铁建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