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晓雨
在中铁十五局汉十高铁项目部施工现场,总能看到一个胸前佩戴党徽、身材高瘦的身影在各工点不定时地转悠,发现安全隐患时,他会立刻上前制止,并认真拍照、登记。他就是职工口中爱“找茬”的安全总监于学义。
“只要事关安全,于学义马上就会变成黑脸包公,容不得一点儿马虎。”“于总监特别能挑刺儿,可比监理严厉着呢!”……这是该项目部的同事们对于学义的评价。
听到这些,于学义总是粲然一笑:“我的眼里容不得沙子,与其发生事故后追责,不如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我是党员,要发挥好榜样作用和带头作用。”在他的电脑里,有一个专门存放违规作业图片的文件夹,里面的每一张照片都详细备注着时间、工点、作业人员、违规原因和处罚结果。
“你看这张照片,是去年3月,一工区龙门吊的钢丝绳出现了毛刺,现场技术人员当场就被更换了。”于学义在工作中从不给任何人留情面,他总是强调施工安全容不得一点儿马虎。“听说上次在高架桥上平衡压线车施工时,安全员不在岗,当天就被撤职了。”“任何不安全行为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说起爱“找茬”的于学义,职工们七嘴八舌地“吐槽”着。
对于同事们的“吐槽”,于学义说:“安全管理不能只靠某个人监督,只有大家都提高了安全意识才能标本兼治。”他认为,除了开展常规的安全教育学习、应急演练外,平时的“苦口婆心”,也是安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他在找大家‘麻烦’的同时,还善于用真实案例教育我们,有时听完都觉得后怕,也让我们更加注重平时的安全细节了。”钢筋工李杰深有体会。
于学义还有一双善于发现安全隐患的眼睛。2018年初下了好几天的雪,积雪没过膝盖。晚上10点多,于学义带队到施工现场进行隐患排查,看到梁场的板房房顶被积雪压得变形了,他一边跑向板房一边对身边的人说,“赶紧去拿铁锹,板房可能会垮塌。”
于学义跑到板房前发现,大雪已将房顶横梁压得凸出来有3公分,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他带着大家一起除雪,排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这才松了一口气。
施工安全不仅要抓现场,更要抓培训。自2016年开工至今,于学义带队开展作业人员入场教育考核累计2689人次、班前教育1771场次、施工培训2464人次。截至目前,该项目部已实现安全生产1000天,在该集团公司组织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平台系统评比中3次获得第一名。于学义还被业主授予“安全卫士”称号。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