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
往期回顾

出行记忆

秦凌宇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18年12月22日   4 版)

    □ 秦凌宇

    年幼时,父亲外出务工,母亲操持家务,忙忙碌碌为生计奔波,哥哥和我从未挨过饿,只是几乎没什么零花钱。那时候家里给的零花钱一般只有5分钱,还是打针吃药前、摔跤磕破后,母亲哄我们才会给的。当时,5分钱能办不少事儿,还可以买两个泡泡糖。大拇指般大的西瓜形泡泡糖,绵软香甜,是童年时最简单快乐的记忆。

    村里交通闭塞,偶尔出趟门无非是去邻近村庄赶集,或过年走亲戚,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逢年过节,家里仅有的一辆自行车是不够用的,骑着借来的自行车,父母各载一个孩子,行驶在高高低低、上山下坡的土路上。在寒冬呼号里,我从未感到寒冷,倒是父母比赛谁蹬车快。父亲速度快,总是在前面提前躲起来,等着看母亲着急寻找他的样子。

    7岁的时候,我们家坐小轿车搬离了村子。那是我第一次坐小轿车,由父亲的同事驾驶,后备厢里装满了我们家的东西,有锅碗瓢盆、棉衣棉裤,有父亲的毛笔、文章,还有一台彩色电视机。据说,当时一台彩电的价格是55元钱,差不多是父亲两个月的工资。坐在车后座,我一动不动,心里却不停地默念:“一棵一棵的树往后走呢,我以后就要离开村子,去别的地方生活学习了。”那大概是我心里第一次有沧桑感,环境变化带来心境起伏。

    上大学时,我先坐大巴车,再转校车。那时,我变得有时间、有闲钱,常被鼓励到外面的世界看看,这就有了第一次坐地铁、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其实,变的不光是交通工具,还有我的第一台电脑、第一篇论文、第一部诺基亚手机、第一次滴滴出行,产品越来越丰富、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全新的生活扑面而来。当我走出象牙塔,周遭的生活已需要全力冲刺去追赶。

    1993年是自行车的天下,1998年轿车走进寻常百姓家,而2018年是多样化出行的时代,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地铁,让人们有了不同的出行选择。从1978年到2018年,交通工具的进步打开了人们的视野,掀开了生活新的一页,让一切都变得与众不同、越来越好。

    现在的我,已是一名中国铁建地铁建设者。即便自己仅是一名普通的施工人员,我也愿意把自己的微薄之力投入到地铁建设中,初心不改、勠力前行,用勤劳与智慧方便他人出行,为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中铁十六局轨道公司

出行记忆
如果历史能回放
梅花香自苦寒来
列车时刻表的变迁
山中岁月
半条小路
万里长城(图)
喜庆
再回江西
云的问答
贵阳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