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18年12月19日 星期三
往期回顾

凤凰涅槃:崛起在大变革时代

——中国铁建改革开放40年发展报告之一

何大成 游 凯 张 晶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18年12月19日   6 版)

    本报记者  何大成  通讯员  游  凯  张  晶

    核心阅读

    40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雷唤醒神州大地。1984年1月,昔日的铁道兵脱下军装,换上工装,中国铁建自此吹响了改革发展的号角。几十年间,中国铁建传承并发扬“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创新驱动,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中国乃至世界之最。

    40年春华秋实,40载逐梦前行。兵改工、融入市场经济、资产重组、股改上市、确立“7+1”发展模式……中国铁建改革的脚步愈发铿锵,发展的宏图愈发壮丽。改革发展立潮头,跨越变迁正当时。中国铁建正高扬新时代改革的风帆,破浪远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40年前的12月18日,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重大历史性盛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擘画改天换地的伟大宏图,向世界推开了中国开放的市场大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席卷华夏。

    在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转折关头,中央军委一声令下,1984年1月1日,这支“大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曾为新中国建立和新中国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17万大军奉命集体转业,汇聚成国民经济大动脉建设的强大洪流,扬起了改革发展的风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脱军装、换工装,断皇粮、闯市场,师改局、团变处……企业上下全面实施改革战略,不仅改“棋盘”、动“棋子”,还改“棋规”、转“棋风”。令行禁止的军人作风让各种思潮和负面情绪迅速扭转。头衔改了、人员动了、体制一新、面貌一新,政治生态、组织形态、制度体系全面重塑……作为国企的新兵,中国铁建迅速确立了企业化管理的“四梁八柱”,开始实现由军队生产型向经营管理型市场法人主体的转变,开启了管理体制改革的新纪元。

    铁建人怎么也不会忘记,企业告别军饷、皇粮,初涉市场时的凄凉景象:过去有专车的堂堂师团营干部放下身段,乘火车、坐公交,背着干粮南来北往跑市场,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却是杯水车薪,有的甚至竹篮打水,“下海”3年,全系统铁路市场份额只占过去的15%,工业制造、房建业务、新兴领域更是未见起色。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遵照国企改革不断增强“国家队”的内在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确立市场经济的发展主体,规划与市场无缝对接的路线图,中国铁建展开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需改变长期形成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思想,激发企业的发展潜能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为破除向国家伸手的“等靠要”思想,保障国家、集体、个人三得利,中国铁建率先在全系统发展和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大包干”经营模式蓬勃展开。

    为根除企业顽疾,提升内生发展动力,中国铁建还浓墨重彩地实施了劳动、工资、人事“三项制度”改革,率先在国企内打破“铁饭碗”、消除“铁工资”、砸掉“铁交椅”。

    ……

    国企改革的本质就是要寻找一条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构建与国际接轨且符合中国特色的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助推了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国企迈开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步伐。

    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调整结构、重组改制和主辅分离……一系列改革在全系统全面展开。

    截至2000年,中国铁建大刀阔斧地对旗下42个单位、2.65万职工、40多亿元资产进行前所未有的结构调整、人员分流、资产重组,全系统精简机构三分之一,转岗分流1.3万余人,各级机关裁员近一半。主辅分离,剥离医院等29个社会企业,同时,在原铁道部运输系统基建企业划转的基础上,组建中铁二十一局至中铁二十五局5个新单位,并根据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形势,建筑市场需要大量大型盾构隧道掘进装备和建筑业物资材料占比较高的实际,相继投资组建了建筑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和物流贸易平台,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结构,延伸了产业链条。

    玉汝于成,百炼成钢。2000年至2002年,中国铁建在一系列强身健体的企业改制中,所属集团等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革,全面构建起二元股东,实现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规范的母子公司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管理体制进入规范程序。

    此时,国务院国资委将敢为人先的中国铁建确定为董事会试点单位,高瞻远瞩的企业决策者们毅然作出了主业整体改制上市决定。

    经过两年紧锣密鼓的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中国铁建于2008年3月10日、3月13日,先后在上海A股、香港H股鸣锣上市。在全球股市低迷、企业纷纷放弃上市的不利环境下,中国铁建逆市而上,在香港公开发售,名列H股发行第三位,冻结资金量达5400多亿港元,创香港股市冻结资金最高纪录,被香港媒体称为“冻资新股王”。

    主业整体上市的成功,为中国铁建在资本市场建立了持续有效的融资平台,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经济实力、资产质量、海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了股权多元化,规范了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由公司制向股份制的飞跃。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十二五”期间,高度重视顶层设计的企业决策者们为中国铁建确立了“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抓手,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做强做优做大,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建筑企业”的更高改革发展目标。

    转型发展,顺潮流起舞。从铁路转向路外、从地上转向地下、从东部转向西部、从国内转向国外……中国铁建转型发展的步伐越发坚定。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为完善产业结构,增强差异化、专业化竞争优势,逐步改变同质化竞争局面,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中国铁建根据国际国内市场发展趋势,打出深化改革组合拳: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大力推进三级公司专业化发展,不断搭建和改组专业化平台,放大专业优势,壮大新兴业务,通过资源整合、优化配置,促进各业务板块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使每一个产业都成为企业坚实的业务支撑和效益源泉。

    2011年,国家水工建设蓬勃发展。中国铁建为进军水工市场,投资10亿元人民币在第三个国家级新区——珠海横琴新区打造的港航专业化之师绚丽起航。随后,进军特大型、跨江、越海等高端桥梁施工领域的中国铁建大桥局和大桥局设计院改组成立;进军城镇化建设市场、高精尖地标性建筑的中铁城建集团在长沙应运而生,与中国铁建的房建专业化企业中铁建设集团南北呼应、双剑合璧。

    2016年,在成功建成并运营世界最长、我国首条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线——长沙磁浮快线后,中国铁建聚集系统内优质的科研、设计、建设和管理资源,在武汉组建了全国首家专业化、产业化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公司,进军磁浮新兴产业。为发挥上市公司融资平台优势,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面对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产高利低的局面,中国铁建在抓产业升级、提升内生动力的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创效板块,整合全系统地产开发资源,投资20亿元组建中铁地产集团,进军房地产业,使企业形成了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如今房地产已成为企业上规模、提效益的支柱产业之一。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时代,如何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央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重要课题。

    自2011年将投融资特许经营作为撬动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组建第一家专业化投资平台公司——中国铁建投资集团,迈入投资驱动转型升级的“快车道”以来,中国铁建持续发力,先后成立了昆仑投资、重庆投资、华北投资、南方投资、北部湾投资等11家投资平台公司,投融资平台从“一枝独秀”迈向“春色满园”。截至2017年,投融资经营规模已达到10187.05亿元,中国铁建也由多年的百亿级利润骤增到200亿元,实现了翻倍增长,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创效能力,加快了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与此同时,中国铁建不断拓宽特许经营渠道,组建了诚合保险经纪公司,涉足金融领域;重组中国长城财务公司,打造金融平台——财务公司;组建中铁金租、资产公司等,深度融合中国铁建产业优势,持续在产融结合、以融促产上精准发力,打造了以铁建银信、铁建基金和铁建资管3大业务为代表的产业板块。

    金融服务板块和投融资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助力企业迈上了产融结合的发展道路,为主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使中国铁建实现了从工程承包商向全产业链一站式综合服务商的转变。

    如今,中国铁建已实现了从改革开放初期年经营规模近10亿元到1.5万亿元的重大跨越,位列中国企业500强14位,并制定了覆盖工程承包、勘察设计咨询、房地产、投资、装备制造、物资物流、金融以及新兴产业多元化协调发展战略。

    为向更高的发展目标迈进,中国铁建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奋健对企业未来发展作出了准确定位,继续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加快“转产、转场、转商”步伐,紧紧围绕政府、城市、人三个维度积极开拓市场,做国家战略的卓越践行者、政府和经济社会发展急所的责任分担者、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度参与者、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优质提供者;中国铁建总裁庄尚标也提出了扎实推进改革,激发发展活力,以“三去一降一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稳妥推进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破除束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企业的内生活力、发展动力和市场竞争力,为企业未来发展勾画出更加清晰的路线图,打造了可持续发展的升级版,为中国铁建跨越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赓续40年的精神血脉,登上新时代的复兴列车,中国铁建将继续以深化改革激发蕴藏于历史深处的复兴伟力,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续写下一个华美的发展传奇。

凤凰涅槃:崛起在大变革时代
组图
擦亮工程建设“主打品牌”
勘察设计“1分钟”见证改革开放的力量
以资本力量打通转型升级之路
高端装备:按下“关键”键 跑出“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