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高原通天路,波涛架铁龙,盾构穿江海,高铁出国门……风雷激荡的澎湃乐章,助推改革开放的波澜之势,给中国带来了沧桑巨变。中国铁建以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气魄助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将许多遥不可及的梦想变为了现实。
与国家发展同向,与时代进步同行。一路走来,中国铁建之所以能够铸造辉煌,最关键、最重要的就是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作为共和国长子,中国铁建把忠诚、担当、奋斗、创新融入骨骼,在改革开放40年的宏大叙事里,书写筑路传奇。
40年风雨兼程。改革,让中国铁建活力奔涌,步履铿锵。从脱下军装到穿上工装,从“大包干”到股改上市,40年来,中国铁建始终敢为人先,不断突破,率先在国企打破“铁饭碗”、消除“铁工资”、砸掉“铁交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差异化、专业化竞争优势,持续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在市场搏击中完成了浴火重生般的蜕变。施工纪录不断突破,承担了中国铁路近50%的建设任务,参与设计和建设分别占全国高铁营运里程的56%和46%。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在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高寒铁路、水下隧道等领域打造了核心竞争力,刷靓了惊艳世界的中国高铁名片,培育了智能制造的大国重器品牌。从工程承包商向全产业链一站式综合服务商的转变;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年经营规模十亿元到万亿元大关的重大突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4位,改革为每位员工的奋斗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最有力的支撑,凝聚起了推动铁建号巨轮扬帆远航的磅礴动力。
40年砥砺奋进。开放,让中国铁建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在秉持互利共赢,致力于与地区国家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发展理念下,中国铁建积极融入大国外交,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为地区国家提供新的发展动力,也创造了更多合作机遇。从援建工程、劳务输出到设计施工总承包、投融资一体化发展,40年来,中国铁建把握住了信息化、工业化的时代大潮,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一起浩荡前行,在建海外项目逾900个,业务遍及全球120个国家和地区,安伊高铁复制了中国的超级时速,亚吉模式提供了国际经济合作的新样本,本格拉铁路让中国标准赢得尊重,孔子学院让世界人民感受东方文化的魅力。今天的中国铁建,卓越的身姿频繁亮相世界舞台,“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让世界出行更方便、中非企业家大会推进中非共享机遇……走出去步伐愈加坚定的中国铁建,不仅让世界各国的距离越来越近,更彰显大国企业的胸怀与担当,以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商业模式、全产业链经营为世界提供中国标准、中国智造。
书写时代伟大故事,仍笔耕不辍。党的十九大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前,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把吸取改革开放经验同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结合起来,把充分展示改革开放成就同提升员工获得感结合起来,把深化改革开放同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这正是中国铁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所在、信心所在。
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就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一有力武器,推动发展再深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没有敢闯敢试的勇气,改革就无法启程,更不可能成功。当前,中国铁建正在多举措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如果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推动改革纵深发展,系统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按照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奋健部署“转产”“转场”“转商”的要求,转变思维方式,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各级要树立钉钉子精神,激荡敢闯敢试、创新进取、担当实干、追求卓越的精气神,为改革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既要当改革的促进派,也要当改革的实干家,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认清发展中的新现象、新规律,用“脱皮掉肉”的毅力和决心深化实践,解决前进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
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就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发展方向。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全面深化改革,最重要的是在党的领导下,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歪路。大道之行,一以贯之。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铁建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各级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进一步明确党组织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积极探索和推进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发挥各级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确保企业改革始终沿正确道路前行。进一步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让干部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要形成创新创造氛围,尊重员工首创精神,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要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员工,让员工有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才能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就要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改革精准施策、高效落实。当前,《中国铁建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指导意见》相继出台,搭建起了重要领域改革的“四梁八柱”。当此之时,对于系统上下而言,重点在于如何增强抓落实的主动性。如果只是唱高调、喊口号,或以“文件落实文件”,或是奉行“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就会白白贻误改革时机,错失发展良机。因地制宜推动改革再深入,奔着问题去、找准问题干、对着问题改,我们才能越改革越主动。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针对企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坚持从大局出发,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抓好改革举措的协同配套、同向共进,多出有利于产业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创新举措。围绕中国铁建总裁庄尚标提出的“扎实推进改革,激发发展活力”的工作部署,以“三去一降一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稳妥推进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破除束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释放企业的内生活力、发展动力和市场竞争力。
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就要抓住时代机遇,以走在前列的标准担当作为。有多宽广的视野,就有多壮阔的道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站在更高层次的中国铁建,不仅要有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更要有“创造新的更大奇迹”的壮志,用改革开放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系统上下要以战略眼光、树立全球视野,坚定不移地实施“海外优先”战略,把优秀的人才、优质的资源、优惠的政策集中到海外市场,推动中国铁建海外经营方式由机会型向战略型转变,由重大项目的建设者向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转变。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持续完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全球化布局,实现技术、管理、金融等资源全球化配置,把对外投资和促进国内装备、技术、标准、服务全方位走出去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持续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 成就和宝贵经验。在新时代的号角声中,书写中国改革开放40年精彩样本的中国铁建,正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向新征程出发,逢山凿路,遇水架桥,必将绘就更加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