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18年12月19日 星期三
往期回顾

勇于担当:无疆大爱温暖四方

——中国铁建改革开放40年发展报告之五

李美华 方洪祥 王凯辉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18年12月19日   11 版)

    本报记者 李美华  通讯员 方洪祥  王凯辉

    核心阅读

    从1978年到2018年,40年的改革开放是一条雄关漫道,是一部壮丽诗篇。在波澜壮阔的发展中,中国铁建凝聚智慧力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心连心暖社会,手拉手做公益,播洒新希望,传播正能量,绘就了一幅幅感天动地的历史画卷。特别是近年来,中国铁建响应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号召,推进精准扶贫,助力百姓脱贫;奔赴灾害现场,迅速投身抢险,参与灾后重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效提升了企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中央企业的担当精神,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华秋实。中国铁建一路艰辛,一路辉煌。然而,不变的是永远的铁道兵精神,永恒的是大音稀声、大爱无疆的情怀。

    脱贫攻坚战中的“突击兵”

    按照中央扶贫战略部署,中国铁建将脱贫攻坚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抓手,对7个省20个县的乡、村、学校开展帮扶。其中,定点扶贫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尚义县和青海省甘德县3个区县。

    2018年9月,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奋健一行到中国铁建定点扶贫对口区县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尚义县实地调研扶贫工作。他们走进贫困户家庭嘘寒问暖,来到扶贫项目出谋划策。

    2017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专题研讨会上,中国铁建党委副书记、总裁庄尚标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中国铁建主动融入项目所在国经济发展,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和尚义县,21所中心学校、幼儿园免费用上了中国铁建引进的智慧云端教育平台,贫困学子与名校名师“面对面”交流。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的青海省甘德县青少年活动中心,让牧区青少年全面发展有了更大的学习空间……这些仅仅是中国铁建践行“把孩子培养出来”这一根本扶贫之策的“冰山一角”。

    近两年来,中国铁建累计在3个定点扶贫区县投入扶贫资金5600余万元,实施帮扶项目200余个。在发挥扶贫资金和项目最大效应的同时,中国铁建注重加大智力援建、市场援助、劳务输出、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瞄准“靶心”,精准施策,推动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伦比服装公司是尚义县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服装加工企业。2017年,中铁十四局将2万多套订单交给了该公司,并促成中国铁建系统多家单位与其合作,工装订单合同在2018年底有望达到10万套,同时安置了5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

    中国铁建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让贫困群众既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特色农副产品等产业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创造力,中国铁建坚决完成“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硬任务有了更强的内生动力。

    40年来,紧跟国家扶贫的步伐和节奏,中国铁建步履铿锵,不遗余力,情系贫困地区,充分体现了央企的风范和情怀。

    自然灾害面前的“先锋队”

    南方冰雪灾害、青海玉树地震、四川雅安地震……每有急难险重任务,中国铁建就积极履责,把爱心种子撒到那里。

    在2008年出版的《中央企业抗震救灾纪实:共和国长子》中,《铁魂铸忠诚》《奔向“孤岛”》等6篇纪实文章描绘出中国铁建在汶川地震中的英勇“轮廓”。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时,中国铁建在全力开展自救的同时主动请战,共组建35个抢险队、30多个小分队,调集7786人次、设备1044台(套),抢通了3条救灾生命线。 

    在灾后重建这个特殊的“战场”上,中国铁建投入6108人,按期完成了13个县市、52个乡镇、2万多套、近40万平方米安置房的援建任务,全员捐款5334.4万元。其中,中铁十一局完成了9所中小学校灾后重建任务,还捐款近200万元。中国铁建被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评为“全国灾后重建先进典型”。

    在超级飓风“玛利亚”登陆多米尼克时,中国铁建坚持“让其他同胞先撤”,充分彰显了铁军本色和担当精神。商务部在表扬信中表示,“在此次接返行动中,中国铁建和所属中土集团勇挑重担、不计得失,充分展现了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的风范。”

    灾难无情人有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遇到险情,第一时间冲上去,奋不顾身,舍身抗险,这就是中国铁建员工的真实写照。

    不同肤色的“贴心人”

    “随着项目设立农民工夜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咱逐渐由凭力气吃饭的劳务人员,变成有技能的技术工人,生活信心更足了。”在中铁二十五局项目工作的农民工罗正军谈起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满脸幸福。

    近年来,中国铁建每年吸收高校毕业生一两万人,吸纳劳务人员就业200万人以上,并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仅2017年,中国铁建就安置1474名残疾人就业,支付残疾人就业保障金5959万元。

    通过整合资源,中铁十七局建立企业大学、工程公司、基层项目3级联动的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通过400多处农民工培训基地、44所工地夜校,每年培训农民工6万余人次。中铁城建集团农民工夜校培训覆盖率100%,被天津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评为“优秀农民工夜校”。

    中国铁建还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机遇,落实海外优先战略,在海外业务已覆盖的全球118个国家和地区中,带动项目所在国就业,惠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民。

    据统计,在非洲耕耘发展的几十年间,中国铁建从事公益活动总投入超过8000万美元,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超过45万人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用脚步丈量世界的中国铁建,不仅是全球建筑行业的引领者,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锋队和生力军。

    中国铁建坚持绿色发展,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努力打造绿色工地、绿色工程,用心呵护绿水青山。自首批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评选活动启动以来,中国铁建共获得80多项,打造出一个个绿色施工的“样板间”。

    中国铁建加快技术改造,采取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和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017年,中国铁建万元营收综合能耗相比2016年下降1.66%,企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彰显。

    中国铁建注重从源头践行环保理念,用“绿色设计”呵护美丽中国。在安九高铁建设中,铁五院采用“海绵车站”“智能化给排水及污水处理”等新设计理念,运用物联网技术、遥感技术和模型技术打造“环保管家”。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中国铁建积极响应党中央推动新时代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着力培育生态环保产业投资、设计、施工、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优势,打造企业经济增长新动能。

    中铁十八局参与环保项目100多个,并将生态环保产业与基础设施、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等有机结合,做深做透“生态+”。中铁十八局打造具备年产4万吨生产能力的可再生、造价低、节能、低碳的竹缠绕复合管(廊)生产基地,被住建部评为“工程建设推荐产品”。

    在北纬50度的额尔古纳河畔施工的国道332线项目部,中铁十九局建设者为保护好呼伦贝尔大草原,用8万平方米的防护网,给工地附近的草场加了一道“安全罩”。

勇于担当:无疆大爱温暖四方
组图一
组图二
助力6村摘掉“穷帽子”
“铁建人是不穿军装的子弟兵”
我为非洲人民培训火车司机
助力藏胞脱贫 彰显央企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