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游 凯
菜姐不姓菜,她是中铁十七局一公司巴基斯坦达苏水电项目部的厨师,40多岁的她,脸上总是春风一样的笑容。项目部职工和她熟了,都称呼她菜姐。
一天中午,项目部来了巴方观摩团,他们顶着烈日从工地走了一圈,回到项目驻地。“Excuse me,can I get you something to drink?(你好,请问需要喝点什么吗?)”嘈杂的人声中,突然一个洋味十足的声音传来。循声望去,菜姐端着咖啡、可乐等各种饮料走来。
看得出来,观摩团成员个个喜出望外,他们从托盘中选了饮料,口里一个又一个“thank you!”
观摩团走后,同事打趣道:“菜姐真是洋气十足,真要刮目相看!”她说:“别开我玩笑喽,我是猪鼻子里插葱装装象。”
菜姐说,这些年,企业发展很快,搞工程的,居然也会跑到外国,接触到外国人,不跟上形势不行,别人会看低我们的。她举了个例子:去年春节期间,项目部翻译回国过年,她留守。她去菜市场,望着菜,嘴里却说不出,只能手不停地比画,一溜摊主都望着她,只能打哑语猜哑谜,干着急。于是,她决定要试着“国际”一下了。
菜姐只上过初中,26个英文字母差不多全退还给老师了。加之白天、晚上项目厨房一摊子事,要学,还真不轻松。但这没难住她,她找了书,借助手机、电脑学。白天在工作空当时洋腔洋调,叽里呱啦嘴巴不歇气;晚上伴着电脑鹦鹉学舌,硬要到眼睛罢工,有时候还会磨着项目部翻译和她来个“对唱”。日复一日,初心不改。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由一个单词一个短句,蚂蚁垒土样地积累,到今天按她自己说的,“能简单地说几句话了。”当然,学会了简单几句英语对话后,菜姐并没就此画上句号,她仍在学英语的路上坚持努力,天天长进。
菜姐说:“几句‘洋话’给自己增加了自信,赢得了别人的称赞,当然好,但真正觉得高兴的是,在老外眼里,我们中国铁建的职工素质不错,连厨师也能与洋人你言我语几句,接国际的轨呢。”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