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学彬
“河北旅游欢迎您!”“山西旅游欢迎您!”中铁十八局五公司和(顺)邢(台)铁路天河山隧道现场经理曹玉斌每天都会收到许多这样的短信。隧道正在施工,难道他还有闲工夫到处旅游?
原来,全长11.7公里的天河山隧道,进口位于山西省和顺县,出口则位于河北省邢台市。每天往来隧道两头的作业面,就自然会收到许多旅游相关的短信。
天河山隧道是全线最长的隧道,穿越24条断层带,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围岩破碎,且多为泥质沙岩,遇水遇风会迅速风化成粉末状,开挖支护难度极大。同时,天河山山体裂隙水丰富,施工中日均涌水量超过2万立方米,相当于10个标准游泳池水量。“隧道内每公里高差为107米,排水难度非常大,我们要在隧道内挖集水井,将水流汇集到水井中,再用水泵抽到隧道外的排洪沟。”从驻地来到隧道进口作业端,曹玉斌边检查水泵边说道。
每天他都要在现场仔细推算各工序所需时间,合理安排各工班作业流程,并指挥现场人员采用地质雷达监测、红外探水和超前水平探孔等措施探明前方地质情况,通过打设泄水孔释放水压和超前帷幕注浆,降低开挖风险。
天河山隧洞出口处地势险峻,一侧是峭壁,一侧是几百米深的峡谷,且便道转弯处角度极小,施工材料和机具无法用大型货车运至洞口,只能运至山脚再进行二次倒运,现场需要大量协调工作。
每天确保进口和斜井施工正常开展后,曹玉斌便会乘车走30多公里山路赶至出口处解决施工难题。虽然只有30公里,但山势险峻,这段路往往要走一个半小时,遇到下雨下雪封锁山路时,还需绕行县道。繁忙时,曹玉斌一天要在山西、河北间往返三四次。
曹玉斌的手机里存满了跨省的旅游提示短信,他却从未抽出时间到附近的景区看上一眼。
“曹总,因多日降雨,便道外侧出现松动,急需进行维护!”接到隧道出口人员打来的电话后,曹玉斌赶忙脱下刚刚组织排水湿透的雨衣水鞋,立即上车又开始了一次“跨省之旅”。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