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宁11月30日讯(通讯员付晶晶 谭贵中)“妈,放心吧,这个工地特别好,有空调、厨房,而且我跟秀莉还住上了夫妻房。”刚在工地安顿好,王秀明就赶忙跟远在陕西的母亲报平安。
王秀明今年34岁,已经和妻子辗转各个工地10多年,但在中铁二十五局四公司南宁地铁3号线项目部,他第一次听到并住上了有空调的“夫妻房”。刚踏入宿舍的那一刻,他惊喜地看到整齐干净的室内环境、一应俱全的生活设施。每间宿舍门口都贴心地统一配置了鞋架,床边的小柜子上摆放着日用品,与印象中的彩条布工棚、电线乱搭的画面天差地别。
为增强作业人员的归属感,该项目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方位打造温馨的农民工集体宿舍,受到业主和媒体的高度赞许。
覃宝华是项目部施工队作业钢筋工,他说这是自己待过最满意的集体宿舍,在外打工这么多年,第一次有了家的感觉。项目部工会为农民工驻地配备生活必需品,设立专门的洗漱间、晾衣区和卫生间。考虑到平时的休闲娱乐和购物消费需要,项目部的篮球场、台桌球、乒乓球台等娱乐设施向农民工开放,并出资在农民工宿舍区设立爱心小卖部,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此外,项目部在开篇布局时,坚持永临结合的原则,将工地通往工人宿舍的便道铺成混凝土大道,为方便作业队的出行做了充分考虑。“条件好了,感觉到被尊重和重视了,自己干活都带劲儿!”覃宝华开心地说道。
“我现在可是工友们心中的明星,在项目部组织的钢筋工技能大赛中,我获得了冠军,现场来的新华社记者采访了我,我还上了电视呢!”农民工师傅黄泽正骄傲地说道。据了解,项目部工会还通过推广职工书屋、开展教育培训,以及砌墙、钢筋绑扎等技能大赛、劳动知识竞赛等活动丰富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这个集体中更有获得感和归属感。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