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重庆11月30日讯(通讯员王 龙)近日,石黔高速公路七曜山隧道施工正酣,而隧道内,水桶般粗的“水龙”彻夜奔腾、哗哗流淌,令人惊悚不已。尽管有如此大的涌水量,但施工现场仍然井然有序,未见丝毫影响。据现场负责人介绍,他们应用突泥突水自动预警系统、排水系统,可以精确掌握安全动态,确保隧道掘进安全。
由中铁建重庆投资集团投资建设的重庆市石(柱)黔(江)高速公路地处渝东北,全线穿越武陵山脉,沿线地质条件复杂,高墩深隧密布。为确保施工作业安全,建设管理方和施工方充分运用“智能化+”手段,构筑科技网络,创新监管手段,用智能化链条把事故“猛虎”牢牢拴住。
在中铁十六局石黔高速公路七曜山隧道施工现场,他们采用进口多功能地质钻机进行超前钻孔,利用国内先进的湿喷机械台车进行喷锚作业,极大地降低了安全风险,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中铁二十局石黔高速公路郁江河特大桥施工现场,技术人员运用BIM技术,对墩身、连续刚构钢筋、预埋件等进行可视化模拟,通过提前碰撞校核,实时优化方案,进行三维技术交底,有效提升了安全质量控制技术水平。
借助“智能化+管理”手段,石黔高速公路实现了现场管理动态化。中铁十六局石黔高速公路总承包指挥部建立的数据监控中心,不仅加强了隧道掌子面的实时监控,而且强化了“质量动态管理与控制”“混凝土拌和站数据管理”“智能低帮数据管理”等功能。“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我们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监控,提升了项目管理水平。”该总包部党工委书记姚远介绍。在中铁二十局石黔高速公路总承包指挥部,他们建立了石黔项目安全质量监督微信群,打响安全质量监督“全民战”,现场作业人员安全质量意识明显提升,施工现场惯性安全问题重复率明显降低。
此外,石黔高速公路参建各方充分借助智能化平台,实现了安全教育全覆盖。在石黔高速公路各隧道施工现场,印着二维码的标识牌随处可见,安全技术交底、施工工艺等内容通过手机扫一扫就可全知晓。同时,他们结合现场实际,设立“VR安全体验馆”,让一线施工人员身临其境,告别了说教式的安全教育。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