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稳步迈进。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国铁建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奋健提出,“要立足优势领域,拓展新兴业务,推动‘转产’。”由此可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推动“转产”是中国铁建转型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使命和关键所在。
思路决定出路。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中国铁建在装配式建筑、生态环保和运营维管等新兴产业积累了一定的行业领先优势,但也暴露出产业带动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集约程度不高等问题。就如何打破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中国铁建总裁庄尚标强调,“要真抓实干,以‘钉钉子’精神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中国铁建整体转型升级。”以“钉钉子”精神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就要求系统上下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趋势,找准发展方向和重点,加快抢占前沿市场,一步一个脚印,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努力赢得转型主动权。
把握产业发展趋势。要从新兴产业中获取中长期增长的驱动力,必须着眼长远,把握国家产业政策方向,围绕中国铁建中长期发展战略及“十三五”规划提出的“7+1”产业布局,选择一批对市场开拓、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要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中的引领作用,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新兴产业科学有序发展。要立足实际,充分考虑行业规模、增长潜力、创新要素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进一步明确新兴产业重点业务,将其细分为鼓励发展类和择机发展类,把握时机,审慎推进。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关键是要走出技术“低端锁定”的困境,加快突破关键技术、进军重点领域,超前谋划由前沿科技带动、具有重大引领意义的新兴产业项目。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新兴产业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强对核心技术、高端产品和新型产品的研发攻关,做好新兴产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要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定,抢占市场先机,掌握话语权,打造专业特色品牌,引领行业发展方向。要推进创新要素集聚,做好科技人才的内培外引,不断拓宽重点业务领域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形成可持续创新能力。
发挥产业融合优势。产业融合是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铁建要主动顺应产融趋势,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形成结构合理、产业协同的科学发展局面。要强化顶层设计,提高要素投入质量,积极发展与各集团公司战略相关、具有促进作用的新兴产业,推动运营维管、生态环保、装配式建筑、物业管理等新兴板块向产业化、专业化迈进,使之成为中国铁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推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既要着力发展产融衍生的新兴业态,带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又要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势传统产业,想方设法使其焕发新活力、释放新动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