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庆荣
最近,不少工程建设者都在转发一篇题为《你的利润去哪儿了》的文章。这篇文章从工期履约、材料管理、机械设备、场地空间、现场签证、意外事故和人事管理7个方面列举了工地上的100种浪费现象,读罢引人深思。
项目为何会有这么多浪费?分析起来,无非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管理者责任心不到位,勤俭节约意识淡薄,日常管理出现跑冒滴漏;二是项目物资、设备缺乏针对性管理,管理措施在供需和使用链条中衔接不紧密、不到位;三是项目管理缺少内部监督机制,没有对节约和浪费行为及时进行奖罚,导致浪费现象叠加为成本“黑洞”。
在项目建设中,同质同类甚至同业主的项目,为什么有的利润丰厚,有的却严重亏损?这与项目管理者有没有用心去管,用了多少心思去管有着莫大关系,如果项目部的每个人都把项目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去管,恐怕就不会出现项目亏损的现象。回过头看那100种浪费,其实很多都是可避免的,如果堵住这些浪费源头,自然会转化成项目效益、变成项目利润。
遏止项目浪费,要在成本投入上有所为有所不为。项目中标前后,除了上级机关业务部门对项目利润进行评估外,项目上场后自身也要对项目进行再评估。要想对项目哪块能产生效益、哪块可能造成亏损有深入了解,就要超前布局,提前做好施工组织方案优化,做好预案,确保有的放矢。
遏止项目浪费,要在物资保障上做到精准对接。施工材料占项目投资的70%,超计划进料或没有按现场实际需要的型号、质量、业主要求采购物料,就会造成停工待料以及物资浪费。因此,在项目上要避免一味地“买买买”,更要避免物资不匹配或积压后造成的“卖卖卖”现象。
遏止项目浪费,要在完成工作上强化“时间就是效益”的意识。要按时间、按标准、按节点完成目标任务,做好工序衔接,细化量化考核,强化刚性执行,惩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工作作风,促进项目创效。
聚沙成塔,积腋成裘。项目创效非一日之功,而要靠精打细算的精细化管理,靠日常一点一滴的积累。遏止点滴浪费,是实现项目创效的基础。只要项目部的每个人都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那么利润之塔自然越筑越高、越盖越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