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18年11月15日 星期四
往期回顾

从“零”到“专”的跨越

——中铁十四局房桥公司盾构管片做专做精侧记

李美华 许月霞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18年11月15日   2 版)

    本报记者  李美华  通讯员  许月霞

    10月19日,济南黄河北岸,中铁十四局房桥公司济南黄河隧道项目工地上机器轰鸣,身披彩衣的料斗正缓缓将庞大身躯挪向钢模上方,几名操作工人熟练地将混凝土灌入钢模。这标志着国内15.2米公轨合建最大直径管片正式生产。

    盾构管片是隧道的外层屏障,犹如金钟罩,密闭相接,环环相扣,为急速奔驰的列车提供安全空间。

    在江底、在湖心、在城市地下、在一个个包裹严密的空间内,一组组管片构成庞大的隧道“心脏”,中铁十四局房桥公司就是制造“心脏”的专家。

    “世界上最好的管片”的诞生

    2006年,举世瞩目的南京长江隧道开工建设,那时国内还从未有人涉足隧道管片生产领域。中铁十四局房桥公司从“零”起步,迈上了盾构管片制作的征程,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研发工艺、创新技术,成为国内管片领域的领头雁。

    南京长江隧道是当时国内最大直径隧道,管片外径14.5米。该公司不仅没有施工案例可借鉴,工装设备也没有成型成熟。“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施工,我最担心的就是管片生产。”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曾这样说。根据设计方案,管片生产精度误差要控制在0.5毫米以内,对设计强度、防水等级、抗渗性、耐久性有严格要求,生产工艺复杂,质量控制标准相当高。

    “能设计出来就一定能生产出来”,管片技术负责人代洪波坚信。他带领团队从原材料选择、原材料标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等方面入手,经过几十次的混凝土试验对比,最终确定粉煤灰和矿粉最佳掺和量,研发出高性能混凝土。而这只是管片生产的开始。

    此后,南京项目团队潜心研究适用于管片生产的仪器、工装设备,积累施工经验。他们研发了大直径管片翻转机、垂直吊具、水平吊具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装,并取得了发明专利。

    他们采用大型数控机床制造重型钢模,结合组模顺序、模具检测工艺,让管片精度全部控制在0.3毫米以内;通过严格管片选型、精细操控拼装机、精准螺栓扭矩控制,管片拼缝偏差全部小于1毫米。

    他们还联合西南交通大学的科技人员进行1∶1力学实验,通过模拟管片在地下的受力状态,验证管片结构及设计的合理性,保证了南京长江隧道管片抗渗、防裂、面层光洁。

    他们为南京长江隧道制出的30430块优质管片被德国专家连连称赞:“这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好的管片!”

    科技利器助力生产

    有了第一步的成功,他们乘胜追击。国内最大单管双层盾构隧道扬州瘦西湖隧道、国内第一条海底隧道厦门地铁跨海段、全球首条特高压穿越长江GIL综合管廊、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京沈高铁望京隧道和北京新机场线地铁隧道等工程,陆续见证了一块块管片的诞生。10多年间,他们累计为20多项工程提供了10多万环管片。

    “科技利器助我们生产的管片畅销多个重难点工程,让我们在这个行业走得越来越顺。”该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赵誉说。

    在京张管片生产基地,房桥公司联合相关单位研发出管片智能管理系统APP,应用在京张高铁清华园隧道2243环管片中,用大数据对管片生产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全天候智能管理。

    管片智能管理系统通过平板电脑收集数据,将原材料钢筋的焊接、入模,生产过程的浇筑、蒸养、水养,以及存放、发运等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形成一个完善的数据资料库,数据汇总后,自动生成各种报表,施工人员可随时查看生产进度及原材料库存状态等。

    “中心数据服务器可实现生产流程可视化。我们可以随时查到什么时候需要对管片生产进行检测,哪批钢筋应用于哪环管片,省时省力。”京张项目部总工程师张清阳介绍。

    “系统里不仅能追踪到原材料的去向,还能显示库存,我们做采购计划就精确到天了。”物资库管员唐文佳说。

    在芜湖生产基地,他们给每一块管片都贴上了无线射频技术芯片,每块芯片都记录着管片原材料批次、施工及质检人员、工序施工、管片物流位置等信息。

    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自动生成不同时期的产量报表、发运报表等,减少了人工填报的失误率,数据更精确。

    精益求精不停歇

    “精品与废品的差别仅在分毫之间,差一分、一厘、一毫都不行。”赵誉表示。

    中铁十四局房桥公司对制作钢筋笼、入模型、上预埋件、混凝土灌注、养护等每一个管片生产环节都非常考究。他们精心策划,聘请技术专家全程参与生产,建成了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管片生产工厂化、自动化、智能化;自主研发了管片混凝土振动力检测系统,确保从系统上降低风动振动器非正常工作概率,提高了混凝土振动密实性;创新管片吊装方式,管片存放能力提高了4.4倍。

    他们采用封闭式集中振捣,加贴隔音层,降低了噪声污染;在拌和站旁设置水池沉淀污水;钢筋车间的大型排风扇增加了空气流通,专门的除尘设备优化职工工作环境等。

    他们在水养池中添加熟石灰,调节养护用水PH值,让成品管片光滑富有光泽;增加塌落度检测频次,细化分层浇筑和人工辅助振捣,对管片气泡数量和大小进行排查,数据追踪消灭气泡,提升成品“颜值”。

    强强联合抢占科研高地

    该公司集合科研高校资源,不断抢占盾构管片研发的前沿阵地。他们建立了盾构管片远程数据监控中心,接入成都、南京、青岛、济南等管片基地的生产情况,并与西南交通大学试验室控制中心、大盾构公司监控中心互联互通。

    视频及数据的互联共享,让他们能及时了解隧道施工情况及盾构相关试验研究情况。他们还可以对管片预制进行远程诊断,更好地服务于管片生产。

    该公司与清华大学、中铁设计咨询公司合作,试生产出全国首环隧道能源管片;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研究不同地质下土压力、混凝土应力及钢筋应力的影响;与西南交通大学联合成立了“隧道盾构管片研发中心”,共同研究并攻克了大直径管片技术难题,合作研究小净距(相距5米之内)地铁线路管片受力干扰情况。

    他们研发的“脱轨式自动化流水生产线管片模具振动台”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盾构隧道混凝土管片智能化控制机组流水生产工法”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

从“零”到“专”的跨越
有轨平板车助推斜井施工降本增效
“三新”成果获赞誉
“BIM+”技术让安全生产更省心
引入“电子眼”二衬施工安全又高效
郑万客专郏县车站路基段线上主体工程完工(图)
厘清“四张清单” 提升在建项目管理水平
中铁地产集团西南公司成都西派城8个月劲销30亿元
莫让浪费变项目成本“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