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18年08月14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圆宝山上

何 杰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18年08月14日   4 版)

    □ 何  杰 

    从卫星地图上看,圆宝山山势延绵,冲江河在山脚下打了个急弯,又继续向南奔流汇入金沙江。越野车在山路上艰难地爬坡、转弯,经过半个小时的盘山路,驶进了环绕在半山腰的云雾中,山脚下的冲江河被远远地缩小在视野外。几处红色板房仿佛悬挂在圆宝山南侧,格外显眼,这便是丽香铁路圆宝山隧道2号横洞工区驻地。“夺宝奇兵”张亮平的故事,就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头戴安全帽,身穿反光背心,腰间别着对讲机,脖子上挂着大功率矿灯的张亮平,骑着电动车从圆宝山隧道2号横洞很拉风地出来时,背上却沾满了厚厚的灰尘。跟着他进入宿舍,一抬头就看到墙上挂着毛泽东同志的画像,旁边贴满了奖状和荣誉证书。“这些奖励都属于过去,当务之急就是早点把圆宝山隧道打通……”他挠着头说,可话还没说完,电话又响了起来,“掌子面正在排险,我过去看一下。”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已拎起安全帽,大步流星地走出屋,骑着电动车再次驶入了隧道。

    今年54岁的张亮平,从17岁投身铁道兵军营开始,就一直在铁路建设工地摸爬滚打。2014年底,他从广昆铁路来到丽香铁路建设工地,承担圆宝山隧道2号横洞的施工任务。从进场那天起,他就把自己扎在了工地上。有时,工人晚上不愿意进洞加班,嫌空气差,怕危险,张亮平二话不说,戴着安全帽骑着电动车就到掌子面,带领工人们一起干。早上6点半吃饭,7点钟不到,张亮平准会出现在掌子面,有时甚至忙到晚上9点多。除了在隧道里带着工人们干活,他还主动承担起机械检修、便道修整等工作,许多工人说:“张亮平简直就是农民工队长。”

    “农民工队长”的名号不胫而走,张亮平也喜欢这个“绰号”。“自己带头多干一点,工人们就会齐心跟着干。”在前期准备阶段,他们迅速完成了驻地及拌和站标准化建设,提前3个月拿到业主的开工许可令。3年间,圆宝山隧道2号横洞在业主组织的质量、安全、进度月度综合评比中均名列前茅,获得业主和监理的一致好评,先后多次迎来丽香铁路、大临铁路多家施工单位参观学习。

    在圆宝山隧道2号横洞,有个奇怪的现象:一个专业队有两个队长。今年55岁的朱庆云曾经也是专业队队长,可在丽香铁路,他心甘情愿当副队长。去年10月份,朱庆云得了严重胃病。张亮平看他一天比一天瘦,特意安排厨房开小灶做面食,后来干脆给他放3个月病假,让他回去养病。今年4月份,朱庆云一出院,又马不停蹄地回到岗位工作。此后,朱庆云更加主动地冲锋在前,与张亮平一起带领大家苦干实干,确保隧道施工平稳推进。

    圆宝山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围岩变化大,在现场经常碰到意想不到的问题和挑战。所以,点子多、懂技术的年轻技术员被张亮平视为“宝贝疙瘩”。2015年参加工作的许立家,大学期间学的是试验检测,在张亮平的指引下,他主动向现场的老同志学习现场管理。现在,不论是试验检测,还是工程技术管理,他都十分精通。

    “年轻人思想活跃,肯吃苦又爱钻研,想不成长都难。”张亮平说。今年年初,他带领现场技术员,在结合以往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对工艺工法进行改良革新,创造性地总结出“花式台车”“盖板支撑”等工艺,极大方便了现场工人施工,保证了二衬混凝土质量和外观,有效提高了现场施工效率。

    目前,圆宝山隧道2号横洞正洞已累计开挖2062.4米。一路走来,张亮平和他的隧道专业三队并不轻松,但凭着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艺,他们犹如一支奇兵,同圆宝山破碎的围岩和复杂的地质进行着艰苦斗争,向隧道深处艰难地挺进。

    今年年初,张亮平连续荣获集团公司“劳动模范”、昆明铁路局“铁路建设先进个人”和三公司第九届“明星员工”等荣誉称号,他所带领的隧道专业三队也被评为集团公司优秀专业队。在丽香铁路的这几年,张亮平是各级领奖台上的常客。有人说,他是圆宝山上的“夺宝奇兵”。但张亮平说,真正的“夺宝奇兵”是隧道专业三队,自己只是这支队伍中普普通通的一员。

    夕阳西下,一缕晚霞照射在圆宝山上,远处的松树林金光灿灿。张亮平骑着电动车从隧道内驶出,霞光照在他的脸上。在他身后不远处,下班的工人们从隧道内缓步走出,步履铿锵。

    作者单位:中铁十六局三公司

圆宝山上
镌刻在大地上的筑路版画 (组诗)
陪奶奶过生日
延 伸
红楼札记:“旧帕”的情谊
一袋方便面和一碗烧白
专心自我设计 不如埋头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