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往期回顾

痴心走天涯 乐为筑路歌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有感

刘月诗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14年11月29日   5 版)

刘月诗

    习近平在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久违了,如此酣畅淋漓振聋发聩的声音,它发自我们的总书记,又是如此的“接地气提士气”,让中国的文艺界又一次春风荡漾激情迸发。

    当今的文艺界我们不能不面对一些现实:曾几何时,“精英文化”主导着世界,人民已经远去;文艺成了市场的奴隶,沾满了铜臭气;低俗大行其道,欲望无处不在,单纯感官娱乐代替了精神快乐;如此丑恶之怪象不胜枚举。正如习总书记所讲:“很多电影电视剧,要么拜金炫富,要么歪瓜劣枣,要么小三老少配姐弟恋,要么历史名著乱改一气……票房收视率上去了,可道德文明却丧失了,有些甚至没有了道德底线。”

    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文化氛围中,我们中国铁建人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精神领地,自觉地做铁建精神和铁建文化的建设者和实践者。60多年来,“铁道兵精神”鼓舞着一代代铁建人;我们在筑路实践中锤炼出的“九种文化”就是铁建文化的精髓,是企业的灵魂;我们的“铁道兵纪念馆”就是商场林立市场喧哗中一处文化风景、一座精神丰碑;我们的“铁道兵之歌”散发着永远的激情和恒久的魅力;我们的大路文学、大路画展、大路摄影来自工地,散发着醉人的生活气息,在中国的艺术界独树一帜。这些也许就是我们中国铁建立于世界500强之林,领中国建筑市场风云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源泉。

    作为一名工地的歌者,一位企业的“文化人”,在数十载筑路文化的传播和实践中,我们已和工地和企业深深地融为一体。我怀恋京九铁路大会战的烽火硝烟,难忘青藏铁路建设的艰难岁月,我愿意倾听京沪高铁列车风一样奔驰而过的呼啸声,我愿意静静地坐在北京地铁的台阶上看无数行人的脚步匆匆,因为,这里都曾留下我和战友们奋斗的足迹。在寒冷的帐篷里,在孤单的活动板房里,在城市的屋檐下,在青藏高原令人窒息的工棚里,我们的铁建业余文艺作者写下了一系列反映筑路生活的作品,那独特的铁兵文化,那浓郁的工地气息让中国铁建的大路文学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激励和滋养着无数的铁建员工。

    我更忘不了,在很多报纸因商业利益纷纷取消文艺副刊的情况下,《中国铁道建筑报》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不但没有取消副刊,还增加了每月一期的《大路文学》增刊,“志在四方”和“大路文学”成为像我一样无数铁建文学爱好者的精神家园,我的处女作系列散文《工程队记事》就在《中国铁道建筑报》上刊发,成为我筑路文学创作的起点。

    当年,在京九铁路聊城段和赣南段,我曾经连续在基层工作半年,在山边简陋的工棚里和一线职工同吃同住,写出了《运河纤夫曲》、《远离城市的地方》等数十万字的报告文学。20多年的业余写作让我更能深深地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这个真理,更加深刻地理解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实质和时代内涵,特别是习总书记强调的这段话: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身为铁建人,不忘培育恩,痴心走天涯,愿为工地歌。处在企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时代,是我们的荣幸。我们没有理由懈怠。我深信,有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指引,有企业文化的滋养,我们会加倍努力,脚踩坚实的大地,不用扬鞭自奋蹄,写出更好、更多“接地气”的作品。

    作者单位:十四局集团

痴心走天涯 乐为筑路歌
最美的风景
高铁工地上月圆之夜
夜幕下的乌镇
读书,是一种修行
安全“三字歌”
眼界决定高度
父亲的自留地
微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