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衡水11月19日讯(通讯员 李美华 苏 莉)刚刚开工4个月,十四局集团二公司石济客专建设者降本、增效、保质量“妙方”不断, “小发明”、“小革新”4项,节约成本200多万元。
石家庄至济南客运专线是我国高速铁路网中太原至青岛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公司承建的衡景特大桥全长29.57公里。
进场之初,“斤斤计较”的项目经理王永辉反复强调:“别小看一根桩节约的混凝土,全线8000多根桩,加在一起就是个大数目!技术攻关小组必须想方设法降本增效。”
传统的桩头超灌是利用测绳测量混凝土灌注顶面高度,推算出灌注标高。由于准确测量的难度大,又要保证桩顶质量,一般都选择超灌,造成极大的浪费。
项目部技术人员自行设计,多次改良,根据混凝土顶升力较大的原理,用竹胶板、薄圆管、螺栓等材料制作了桩头超灌预警装置,经无数次试验证明,监测直观,控制精确,避免了桩基超灌。仅此一项即节约混凝土3500多方,降低成本100多万元。”
“吊筋”是钻孔桩施工中控制钢筋笼标高必须采用的工具,但寿命是“一次性”的。在衡景特大桥桩基施工中的吊筋,每根使用钢筋约20千克,成本60多元。技术小组集思广益,努力攻关,发明了可循环使用的“吊筋”,即用销钉固定好钢筋笼最上部的箍圈,每10厘米一道,灌注完成大约15分钟后,拔出销钉,扭转吊筋90度,便可取出,循环使用。仅此项“小发明”就可节约钢筋120吨,节约成本40多万元。
此外,项目部技术小组还革新了环切法破除桩头工艺和快速破桩头工艺,不仅提高了工效,还确保了质量。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