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昶
近两年来,可以说是十五局集团发展史上翻天覆地、极不平凡的时期。面对管理手段粗放、创效能力低下、市场信誉受创等一系列难题,在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十五局集团当机立断对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对长期制约企业发展的沉疴痼疾进行全面整治,构建起“集团公司重在市场开发、工程公司重在施工管理”的格局;强化了区域指挥部的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经营开发两大功能,专业化建设开始起航,法人管项目全面推行,重难点工程取得重大突破,财经行为全面规范,企业正能量快速集聚,经济意识普遍增强。
企业的整体运行机制、组织结构回归科学,市场的重新认可让两万多名员工看到了企业发展的希望,增强了发展的信心。这一切为我们开展“创效光荣、亏损可耻”大讨论活动,大打一场亏损项目阻击战提供了基本条件。
项目亏损的原因貌似不少,但亏损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管理”二字。诚如集团公司主管领导所说的那样:“整个集团公司的命脉掌握在基层项目的管理上”,“企业管理的根在项目上”,“没有亏损的项目,只有亏损的管理”。笔者认为,要彻底打胜亏损项目阻击战,必须做到以下4条。
第一要弄清楚亏损性质。项目亏损,从性质上分为实际亏损(实亏)和潜在亏损(潜亏);从阶段上分为结果亏损和过程亏损。实际亏损必将导致投入资金来解决被放大的债务,而潜亏是没有如实准确反映利润,包括超出自身盈利而超报形成,需要向国家缴纳高额税收和投资收益,并且有去无回。对过程亏损进行治理,才是创效减亏的最佳时机。成也过程败也过程,如果不抓住过程管控,必将导致结果亏损。
第二要提高治理亏损意识。开展项目亏损治理,强化基础管理,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出的一剂良药,也是我们突破管理粗放、产高利低瓶颈的当务之急。各单位要站在整治“四风”的高度,力戒工程项目亏损治理活动中的形式主义;要把开展工程项目亏损治理活动与加强企业基础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着力通过抓基础管理破解项目亏损难以根治的难题;要真正在“治理”二字上下功夫,努力把企业管理不断推向新高度;坚持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奖罚到位“四到位”,强化执行,真抓实干,本着务求实效、标本兼治的原则,在全面排查清理的基础上,查摆存在的问题,确定亏损项目,核实亏损金额,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推动工程项目亏损治理活动取得实效。
第三要借助财务共享机制。要借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个平台,不断提高预算的编制质量,强化预算分析、预算监督、预算约束和预算考核,使全面预算管理真正成为全员预算管理,确保预算能够发挥降本增效、防范风险、提升管理水平的作用。借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个平台,抓好超计价、超付款、无完善手续变更付款的程序卡控。重点监控以各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对内调剂资金、各类保证金、预付款等的使用情况,确保按规使用、降低风险,杜绝项目发生重大经济风险,实现工程管理、计价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效联动。借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个平台,推行集团内部集采债权强制结算制度,达到内部单位强制结算的目的。借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个平台,逐步提升财务支撑的有效性。
第四要严格曝光问责制度。不要让“不交钱就交权”成为空谈;严格检查、严格考核、严格查处,以零容忍的态度严格问责;加强对亏损项目的效能监察,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把苗头堵死事前;加大追究力度,不讲关系,不留情面,敢于较真,敢于碰硬;利用各种信息全面曝光亏损项目的人和事,大打一场亏损项目阻击战,让管理不善的亏损项目与亏损行为无处藏身,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让那些无故亏损的管理者无颜见十五局集团公司“父老”。
(作者系十五局集团副总经理、总会计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