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玲莉
中国铁建兵改工30年来,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坚持做优做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形象不断提升。作为企业的新闻工作者,如何用镜头记录这支队伍的发展、用优秀的摄影作品为企业形象代言,值得我们共同思考和努力。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习近平在最近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形势下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艺工作指出了发展方向。
宣传企业,记录历史。企业发展的每一关键时刻,都能看到摄影工作者的身影。他们用照相机和摄像机,忠实记录了中国铁建各个时期的建设、生产、改革、自主创新以及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他们精心拍摄的一张张照片,就是为中国铁建兵改工30年奉献的一份厚礼,更是对那段峥嵘岁月最好的纪念。中国铁建在66年的发展旅程中,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也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摄影作品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充分展现了中国铁建摄影队伍的良好素质和水平。
深入一线,牢记使命。企业品牌的打造,除了要靠优秀的产品质量,还需要广泛的形象宣传。企业要想有好的形象宣传,离不开优秀的摄影工作者。摄影工作者只有深入一线,把镜头对准基层,在喧嚣中保持冷静,在平淡中保持激情,不断提高摄影技术水平,创新思想观念,才能创作出一幅幅佳作,留住一个个经典瞬间,才能拍出不愧于历史和企业的好照片。 选好角度,拍出思想。要想拍出有思想的好照片,就离不开主题的选取。敏锐地发现新闻事件的主题,并使自己的采访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有利于提高拍摄、采访的效率和质量。要想选择正确的新闻主题,就要通过学习来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思想的渗透力以及对新闻事件主题的判断力和分辨力。大家要认识到,我们一线的工人、现场,才是我们取之不竭的源泉。搞摄影,我们时时需要有一双婴儿一样好奇的眼睛。练就这样一双眼睛,需要生活认知、专业知识、摄影思想的积淀做支撑。一句话,沉下心、静住气,从小事、小人物入手,注重人物情感抒发和事件细节的刻画;在一些日常的非事件性新闻专题中,找到体现人文情怀、具有人性光芒的新闻眼,做出有价值的选材。 无论在过去纸媒为王的时代,还是在新媒体盛行的当下,作品只有具有表现力、感染力和视觉强度,才能从众多图片中脱颖而出,抓住人的眼球。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