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项目经理付笔耕(中)、党工委书记丁绍禄(右)和总工程师甘晓东(左)正在工地研究落实施工设计方案。  | 
□ 赵 平
这是一条九曲百折的路。在路上,他们遇到重重困难。
“六山半水三分田,半分交通居民点。”这是对当地地形地貌的真实写照。一条路蜿蜒起伏,是上山的路,也是下山的路。11公里环山道上,有100多道弯,16处回头急弯,多处S型连续弯,最大坡度超过9%,最窄处净宽不足3米,一边是山林一边是绝壁。这是项目唯一能利用,也是唯一能够进入施工现场的“生命线”。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进不去,材料拉不上来,弃渣没地方倒。更头疼的是,夏天一下大雨山路就塌方,冬天遇到雨雪天气路面就结冰。项目施工线路全长5.6公里,主要工程有隧道4个、中小桥17座、填挖方50多万立方米,点多面广。施工现场位于山岭之间,工作面狭小,就连建拌和站的场地也没有,可谓是“无缝插针”,英雄无用武之地。再加上项目地处省级生态镇,环保要求极高,二次倒运和材料、人工涨价造成的成本攀升问题,更增加了施工的难度。
这是一条通向成功的路。在路上,他们斩获诸多荣耀。
开工以来,安全、质量、进度和文明施工在全线5个标段中始终保持领先,在业主组织的劳动竞赛中周周得冠军、月月拿第一,一次不落。2013年度,获浙江省“平安工地”省级示范合同段和义乌市“平安工地”建设示范工地荣誉称号,被业主评为2013年度先进集体。2014年,又获义乌市在建交通重点工程半年执法大检查第一名。项目经理付笔耕被业主评为先进工作者。
他们是十六局集团三公司义乌至武义公路项目的建设者。项目地处浙江金华地区义乌市西南部的赤岸镇,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现代著名诗人冯雪峰的故居就坐落在这里。义乌至武义公路属于《浙中城市群快速通道(公路)建设规划》中“八高八快十二联”中的第二快,全线贯通后,两地车程将由将近两个小时缩短为半个小时,对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实现浙中城市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建精品工程,树企业形象”是他们恪守的信念。在付笔耕的带领下,参建者不畏艰难险阻,一路披荆斩棘,不断克服困难,获得了各方的一致赞誉。
      
 上一版
      




语音读报
放大
缩小
全文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