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文章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本文得分:0.0参与评分人数:0

版权声明
中国铁道建筑报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14年11月08日 星期六
往期回顾

忠诚

祁裕

《 中国铁道建筑报 》( 2014年11月08日   4 版)

□ 祁  裕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9年有余了,我清晰记得那天是2005年10月26日。当时,我还在青藏铁路项目,噩耗传来,悲痛万分,泪如泉涌。请假后,火速赶回神池老家,为老父亲“送行”。

    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我很少回老家,但父母都非常理解,每每都嘱咐我要好好工作,不要担心他们的身体。我知道父母最思念的就是排行最小、离家最远的我。父亲常常迎着寒风、顶着烈日站在村口望眼欲穿地守望着我的归来。如今,游子已归来,父亲亲切的眸子却在无尽的思念中遗憾地闭上了。

    父母生育我们姊妹兄弟7人,4个姐姐、2个哥哥和我。我是最小的,也是最受父母宠爱的孩子,小时候跟哥哥姐姐耍脾气,父母总是护着我。

    父亲生前最爱讲他的身世、家境和革命的历史,尤其讲起他的革命生涯,更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我们姊妹兄弟7人也最爱听父亲讲起他那过去的故事,每次都听得认认真真,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

    父亲于1927年农历三月初八出生,从小苦命。在他两周岁时奶奶病逝,12岁时爷爷也因病去世。从此,父亲就和他的3个哥哥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1942年,日军对华北区实行“大扫荡”,还不满16岁的父亲也积极加入到广大民兵的反“扫荡”斗争中。因父亲机智勇敢,不久即被任命为村民工队长,送情报、撬铁路、毁桥梁、挖公路、割电线、埋地雷等抗击日军的本领无所不通。1943年至1945年期间,父亲先后任县八路军武工队的侦察员和侦察班长,主要负责洞察、报告日军的来去动态及日军的火车驶入朔县、宁武等地的具体情况。在晋西北人民抗战的这段时期,曾多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陷入内外交困中,日本政府不得不无条件投降,全国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胜利。几年的抗日战争导致父亲身体多处受伤,疾病缠身,尔后坚持工作不久,组织上就安排父亲回家养病疗伤。

    1946年初,部队要求父亲归队。父亲深知自己是军人,只有无条件服从命令,加上当时国内形势是“蒋介石要篡夺抗战胜利果实和共产党反对他的篡夺的斗争”。父亲二话没说,打起行囊,随部队负责人员辗转方山、临县,后到汾阳等地,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部队。6月的一天,部队渡过黄河到达绥德,与在城墙内的国民党官兵发生激战,所在排部大部分官兵均壮烈牺牲,父亲是三个幸存者之一。

    1947年8月至1948春季,父亲先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发动的第一次榆林战役、青涧战役和第二次榆林战役、宜川战役共四次大的战役。父亲的左手腕和右手掌被敌军炸伤,但英勇的父亲顾不上出血疼痛的伤口,自己简单包扎后便一直坚持到每次战斗的最后。宜川大捷后,受伤的父亲被送往乡宁县第一野战军医院,被确诊为“左手腕肌腱损伤,右中指掌指关节粉碎性骨折,部分骨片缺损”,疗伤养病至同年七八月份,后由部队转业回到老家。

    1948年,父亲和母亲结婚。婚后在家经营农活直至1958年。其间,我的两个姐姐出生了。

    1958年秋,迫于生活的压力和身体状况,父亲找到县民政局领导请求给予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随即被安排在神池县服务公司的大食堂做后勤工作。之后终因家里农活过多过重,母亲一人无力支撑全家,在食堂工作不到4年的父亲不得不再回村进社参加生产劳动。此后20年中,父亲先后在生产队任过保管、主任、分队长。1982年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父亲又和母亲一起喂牛耕田,喂猪养羊,维持着全家人的生计。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们姊妹兄弟7人均已成家立业,生活美满幸福,几代人经常欢聚一堂,其乐融融。老父亲说,过去他们这批人,为了赶走日本人、打败国民党、解放全中国,吃了不少苦头,终于换来了今天全国人民的幸福安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父亲是三等甲级伤残军人。政府对父亲这一批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火线入党的老战士给予了非常多的关怀和照顾。每年政府都发给一定的抚恤保健金、生活补助费及各类食品,还报销医药费。他说,自己再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父亲历来生活俭朴,为了7个儿女长大成人,他们节衣缩食,一辈子吃了不少苦头。父亲爱抽烟,但从不花钱去买纸烟,也不允许我们给他买。他经常自己买些旱烟和水烟,但主要是以抽水烟为主。父亲饮酒不多,除了过节或我们几个兄弟聚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喝上一两杯。

    父亲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是一名从枪林弹雨、炮火纷飞中走过来的革命军人,是一名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和解放事业立过功劳的人。也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像父亲这样的人改写、创造和推动着中国的历史,才让中国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今天,我只有以忠于我们的铁建企业,忠于我们的党,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孜孜以求、默默奉献,来报答父亲多年来的养育之恩。

    作者单位:十七局集团二公司

心明眼亮——夏亮亮
谁把大漠叫醒
云南印象(图)
工作不找借口
愿意正视,方能看见
迁徙
忠诚